锂电相关企业前三季超八成净利增长 产业链却“上热下冷”
_原题是:锂电相关企业前三季超八成净利增长 产业链却“上热下冷”
每经采访人员 李硕每经编辑 孙磊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热度节节攀升 , 动力电池产业的景气度也在走高 。 Wind数据显示 , 截至10月29日收盘 , 79家锂电池产业相关上市公司均披露了三季度业绩报告 。 其中 , 65家公司实现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 占比约82% 。
根据企业三季度财报 , 前三季度 , 74家锂电池产业链公司实现盈利 , 5家亏损 , 64家归母净利润增速超过20% , 52家增速在50%以上 。 其中 , 多氟多、鼎胜新材、德方纳米、诺德股份、中化国际、石大胜华等13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500% 。
不过近期原材料价格猛涨 , 也为不少锂电池企业在经营上带来挑战 。 “近一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 今年年初材料上涨压力已经陆续传递至动力电池企业 , 从开始的正极、电解液、铜铝箔 , 到后来的辅料 , 再到石墨负极 。 我们预计原材料价格上涨会持续到2022年中甚至年底 , 下半年涨幅可能会有所放缓 。 ”蜂巢能源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据SNE Research数据 , 今年1~8月 , 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为162.0GWh , 同比增长140% 。 SNE Research预测 , 到2023年 , 全球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需求将达406GWh , 而动力电池供应预计为335GWh , 缺口约18%;到2025年 , 这一缺口将扩大到约40% 。
电池企业毛利率分化
采访人员在梳理电池企业三季报时发现 , 受材料采购成本波动影响 , 电池企业的毛利率出现了分化特征 , 除宁德时代毛利率逆势回升外 , 其他动力电池企业如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孚能科技等三季度毛利率均出现环比下降 。
财报显示 , 宁德时代三季度毛利率为27.89% , 较二季度微增0.6个百分点 , 但不及去年四季度的28.35% 。 国信证券分析认为 , 宁德时代充足的库存 , 以及优秀的议价能力是其在原材料普涨情况下实现盈利的主要原因 。同时 , 宁德时代产能持续扩充 。 据招商证券统计 , 公司现有产能65.5GWh , 在建产能92.5GWh , 预计今年底产能将超150GWh 。
有分析认为 , 材料成本在锂电池成本中占比较高 , 因此材料采购成本的波动将对电池企业的毛利率产生很大影响 , 企业议价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 这也是动力电池企业频频通过战略投资或财务投资直接或间接涉足上游原材料的原因 。
【锂电相关企业前三季超八成净利增长 产业链却“上热下冷”】据了解 , 目前 , 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孚能科技等头部企业均在加快与上游企业的合作 。 其中 , 宁德时代目前直接或间接参股的上游材料企业超过20家 。 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此前曾表示 , 公司今年以来通过战略入股、合资建厂、收购等形式在材料端布局 , 已经投资一百多亿元 。
原料价格与企业业绩齐涨
相较动力电池企业“增收不增利” , 受益于原材料普涨的锂电池中上游企业则业绩表现优异 。 其中 , 锂电池铝箔龙头企业鼎盛新材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8.15亿元 , 同比增长43.74%;归母净利润1.11亿元 , 同比大增18226.74% 。 主营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德方纳米三季度主营收入22.71亿元 , 同比上升295.18%;归母净利润2.44亿元 , 同比上升2280.45% 。 氟化工企业多氟多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02亿元 , 同比增长112.43%;归母净利润4.29亿元 , 同比增长20586.20% 。
目前 , 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锂电池原材料价格仍呈上行趋势 。 国信证券认为 , 10月锂电池主材价格持续向上 。 在高镍需求拉升及锂精矿价格上行背景下 , 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价格环比走高 。 钴盐价格持续回暖 , 三元正极价格拉涨 。 低硫石墨焦等原料价格上调 , 限电和梯度电价带动成本上涨 , 负极和石墨化价格顺势上行 。 隔膜依旧紧平衡(即短期内供需大体平衡 , 但剩余不多 , 并不能保证时刻都供应充足) , 主流隔膜厂已对中小电芯厂家完成调价 , 龙头电芯厂调价正在推进 。 六氟和溶剂价格均上行 , 电解液价格持续保持高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