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被列为国家16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 , 拟在山东荣成建设一座200MW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 , 为发展工业规模的第四代核电技术奠定基础 。 新一代的清华核能人此时也已成长起来 , 王大中弟子张作义被任命为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重大专项总设计师 。
今年9月12日 , 该示范工程首次实现临界 , 预计年内即可实现发电目标 。
这是世界首座工业规模的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 通过示范工程的研发建设 , 我国形成了模块化高温气冷堆技术与产业体系 , 成为全球高温气冷堆的领跑者 。
回首来路 , 创新充满艰辛 。 核能安全创新必须跨过现代核安全监管最严苛的超高门槛 , 这会导致人力和资金投入大量增加 。 三哩岛事故后 , 西方国家至今没有建成一座创新型的反应堆 , 主要原因就是无法跨过技术、工程与核安全审查门槛 。 看到中国的成功后 , 国际上的领军科学家曾感叹:“先进核能项目能否成功不在于谁更聪明 , 而在于谁更能坚持 。 ”
从王大中考入清华大学算起 , 时光已过去68年 。 68年间 , 王大中实践着清华校训“自强不息 , 厚德载物”的精神 , 将为国争先的使命感传承给后来的清华人 , 锻造出一支知难而进、众志成城、能打硬仗的核能研究团队 , 走出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世界的成功之路 。
【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大中:让核能安全固若金汤】正如王大中所说:“科技创新是我们最主要的爱国方式 。 只要每个人都坚定信心 , 勇敢向前 , 我们的国家就会有无限光明的未来 。 ”(经济日报采访人员 佘惠敏)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