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工厂之痛:一个知识问答社区的死亡样本


App工厂之痛:一个知识问答社区的死亡样本

文章图片
图1/12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App工厂之痛:一个知识问答社区的死亡样本】文/汪慧敏 谢秤清 编辑/付晓玲 闵知
数据支持/洞见数据研究院
来源/表外表里(ID:excel-ers)
11月2日 , 梁汝波一纸令下 , 抖音一跃成为字节跳动诸多国内业务的“大统领” , 连今日头条、西瓜视频也被纳入麾下 。
如今的抖音 , 可谓风光无限 。 然而在字节跳动的现存业务中 , 我们却再找不到那个与抖音同期推出、张一鸣为之摇旗呐喊狂撒币的悟空问答了 。
悟空问答已死 , 然而它的预期命运 , 本该是相反的 。
时间回拨到2017-2018年之际 , 彼时 , 国内最大的知识问答社区知乎 , 正深陷在商业化起步和内容监管压力中 。 更因连连对大V账号做出处罚 , 被指“同患难却不能共富贵” , 与平台大V的对立愈演愈烈 。
同一时期 , 正高歌猛进扩张业务版图的字节跳动 , 宣布成立问答社区悟空问答 , 并率先以重金向知乎大V抛出了橄榄枝 , 引来优秀答主大规模出走 , 知乎元气大伤 。

App工厂之痛:一个知识问答社区的死亡样本

文章图片
图2/12

张一鸣的亲自站台呐喊下 , 到2017年年底 , 悟空问答触达用户过亿 , 每天产生超3万个提问、20万个回答 。
乘胜追击 , 今日头条宣布2018年将向悟空问答投入10亿元 。 这一补贴力度在问答领域几乎是碾压式的 , 局势看起来对悟空大好 。
然而 , 最终的结果却“南辕北辙”——知乎笑到了最后(成功上市) , 悟空却倒下了 。
面对“深陷困局”的对手 , 背靠字节跳动庞大流量和资金支持的悟空问答 , 居然失败了 , 这无疑让人不解 。 为了弄清这一点 , 本文将从创作者、用户粘性、平台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
20亿招揽创作者 , 却只养肥了“羊毛党”
此前 , 表外表里通过对快手、B站等内容社区平台的分析 , 发现平台内容有两个反馈特征:
·供给端(创作者):单一内容生产者的内容生产能力 , 是一定会衰减以至归零的 , 需不断输血新创作者 。
·需求端(用户):单一用户消费同一类型内容 , 边际效用降低(喜新厌旧) , 需要多样性供给 。
基于此 , 我们认为 , 创作者的繁荣、用户的良好体验决定着一个内容社区是否立得住脚 。

App工厂之痛:一个知识问答社区的死亡样本

文章图片
图3/12

据此模型逻辑 , 我们对悟空问答进行拆解分析 。
就创作者基本盘来说 , 创作者入驻一个平台的原因 , 无非名(成就感)和利(收益) 。
在收益方面 , 悟空问答一开始“财大气粗” , 大手笔招揽创作者 。
据资料显示 , 2017-2018年 , 悟空问答共计投入20亿元 , 签约各专业创作者 , 同时通过回答红包等方式 , 刺激普通用户参与 , 进行早期内容输出 。
但这使得补贴成了绝大多数内容创作者 , 在悟空问答生产内容的源动力 。 与此同时 , 平台上还涌现了众多码字赚钱的羊毛党 , 团队作战“薅头条羊毛” 。 (下文会具体分析)
可“烧钱”的方式 , 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悟空问答的补贴力度逐渐衰减 。
据一位悟空问答大V分享:2017年10月签约时 , 我每月只需在平台上回答次数达到15次(每次回答在500字以上) , 就可收入1万元 。 但到2018年8月 , 条款变更 , 收入变成了保底加提成 , 每条保底200元 , 答题上限20条 , 提成与阅读量、点赞数挂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