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不辍 , 成果丰硕:此次活动中 , 郑州市被授予“郑州·中国智能传感谷创新基地”称号;郑州高新区、鹤壁等地先后分三批次与企业单位进行签约 , 共计项目24个 , 总投资额84.42亿元;郑州高新区“智能传感器产业大脑”平台正式发布 , 进一步助推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 。
作为郑州传感器产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 郑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红军还重点推介了郑州·中国智能传感谷建设情况 。
郑州·中国智能传感谷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 邀请尤政和蒋庄德院士领衔建设规划设计 , 明确了“一谷多点”的产业空间布局 。 其中 , “一谷”即郑州高新区规划的3平方公里智能传感器产业小镇 , 重点发展MEMS传感器、传统工艺传感器、智能传感器材料、智能传感器终端等全产业链 。 伴随着启动区的建设 , 传感谷已经从规划走向现实 。
张学记表示 , 郑州走好了传感器产业发展的第一步 。
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在郑开幕 周甬 摄
文章图片
创新:“会展赛”模式促进产业集聚
世界传感器大会仅仅是郑州高新区以会为媒促进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
近年来 , 郑州高新区构建了“院校机构+赛事展会+产业要素”集聚的模式 , 依托信息工程大学 , 连续五年举办“强网杯”中国网络安全挑战赛 , 成为全国网络安全产业的风向标;与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合作举办中国北斗应用大会 , 北斗产业影响力持续提升;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创办的世界传感器大会 , 也成为行业全新品牌 。
通过大会平台 , 郑州高新区向全国乃至世界打开了一扇展示的“新大门” , 在这扇“新大门”内 , 蕴藏着这座城区背后涌动的创业创新新优势 , 展示着政务服务的新形象 , 凸显着郑州高新区努力推动转型升级的新态势 ,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跨越 。
作为河南省第一家开发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高新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 郑州高新区围绕2025年基本建成千亿级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奋斗目标 , 牢牢把握“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功能定位和自创区“体制机制改革、政策先行先试”使命任务 , 抢抓国家自创区战略机遇 , 明晰奋斗目标、主攻方向和实施路径 , 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万众一心砥砺奋进 , 发展动能逐步增强、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
前9个月 , 高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29149万元 , 为预算的73.8% , 增长0.04% , 质量为86.3% , 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56533万元 , 为预算的71.7%;增长1.0% 。 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3978万元 , 为调整预算的59.5% , 增长0.8% , 为全力冲刺四季度、确保全年红奠定了基础 。
通过大会平台 , 郑州高新区围绕以传感器为重点的物联网、网络安全为重点的电子信息、精密测量为重点的北斗应用、超硬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持续发力 , 主导产业更加聚焦:
智能传感器产业跻身国内先进行列 。 截至2020年底 , 全区传感器领域相关企业达3011家 , 占辖区企业总数的6.7%;规划建设郑州·中国智能传感谷 , 明确“一点多谷”的产业空间布局 , 重点打造智能传感器材料、智能传感器系统、智能传感器终端三个产业集群 。
初步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网络安全产业基地 。 辖区内的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高校均设置了信息工程、信息技术类院系和学科;深耕培育和重点招引了新华三、长城计算机、启明星辰、芯盾网安、向心力通信等一大批全国知名的网络安全龙头企业;网络安全基础设施群暨360中原总部项目落地并加速建设;建设全国首个网络安全科技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