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很容易理解 , 如果实行订阅制 , Notability可以收到稳定的现金流 。 相反 , 买断制的结果 , 是每年只能靠新用户的收入来支持研发和运营 , 或会让公司陷入恶性循环 。
而与此同时 , 竞争对手已经迅速行动起来 。 作为Notability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 , 付费笔记软件GoodNotes在此事件之后火速推出了全新的优惠活动 , 仅需半价25元即可终生买断App , 并且其中所有功能都可以免费使用 。

文章图片
图4/6
不少用户表示要“弃坑”转用GoodNotes 。 “笔记市场核心的点 , 还是在于找准特定用户群体的特定场景 , 并提供极致的体验和服务 。 学生市场是个很特别的市场 , 从学生角度做笔记软件 , 是个挺好的切入点 。 Notability这一次可能会流失很大一部分深度用户 , 有点可惜 。 ”一位长期从事应用分发的互联网人士表示 。
【骂到道歉!Notability的骚操作,国内都玩了10年了】值得注意的是 , Notability的行为也被指违反App Store的相关协议 。 根据该人士的介绍 , 针对付费模式的变更 , 开发者需要为原付费用户提供约定的服务 , 若付费模式变更 , 需提前告知存量用户 , 且原服务内容不能有任意的删减 , 否则平台有权利对开发者进行惩罚或者下架操作 。
或许正如一位用户所言 , “开发者希望赚钱没有错 , 但如何赚钱是应该深度思考的 , 而不是简单粗暴来一发无脑操作 。 ”
先用再买 , 国内订阅制已达10年
实际上 , 笔记类产品是典型的工具应用 , 这类应用普遍面临商业化难题 。 互联网领域中最常见的广告变现模式 , 在笔记类产品中难以走通 , 因为一旦广告太多就容易伤害用户体验 , 进而可能会造成用户流失 。
对于广告变现模式的谨慎 , 让笔记类产品不得不寻找另外一种有效的创收途径 。 而实际上 , 在同类型的笔记类产品中 , 订阅制是非常普遍的收费模式 , 甚至可以说 , 订阅制贯穿了笔记类产品的成长期和爆发期 。
比如目前国内的两大头部玩家印象笔记和有道云笔记 , 前者在2012年进入中国开启本土化运营之时就已推出会员订阅模式 , 而后者在2011年发布 , 并在2013年推出高级付费账户 。
这也意味着 , 在国内 , 笔记类产品的订阅模式已经实行了长达10年左右的时间 , “先免费 , 再买单”也是国内笔记类产品最为核心的经营模式 。
比如目前 , 有道云笔记会员为198元/年;印象笔记则有标准账户、高级账户、专业账户、超级会员 , 对应费用为每年98元、168元、218元和298元 。 比起免费用户 , 付费用户可享受更大存储空间 , 在线表格编辑、脑图多元化等功能 。

文章图片
图5/6
根据乔迁的说法 , 来自用户的订阅付费收入占了印象笔记收入的8成左右 。 去年 , 印象笔记CEO唐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透露 , 印象笔记的活跃用户中付费用户占比在15%到18%之间 。
在乔迁看来 , 买断制更多是早年间微软等商业软件厂商的模式 , 而订阅制目前在国外的视频网站、电商网站都已非常普遍 。 他认为 , 订阅制可以让用户使用门槛更低 , 在免费模式下 , 用户可以先享受基础功能 , 用得好再订阅付费 。 “买断制和订阅制之间 , 没有好坏之分 , 针对不同行业、产品和受众 , 采取不同的付费机制而已 。 ”
对于“先免费 , 再买单”的模式 , 有道云笔记原负责人蒋炜航也曾持有相似观点:通过不断做出功能和体验的创新 , 提供强大的免费版 , 就可以扩大金字塔的体积 , 等到整体的绝对量提高了 , 只要有1%的用户愿意付费 , 有道云笔记就能获得盈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