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子:一块淀粉,凭什么能征服北方?( 三 )


文章插图

从河北再到河南,禹州的焖子是不加肉的,却又做出了十足的肉感。
禹州的粉条冻干煮软,再加入红薯粉搅匀,入屉蒸成一大块。做出来的禹州焖子,煎、炒、烹、炸、炖或是凉拌,甚至可以取代肉的存在。
其实,焖子这种小吃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物质的不充裕,焖子既能提供与肉有那么一点点类似的口感,也能有当时并不是太充足的油脂香气。
类似的物质组合,除了焖子,其实还有陕西的炒凉粉、北京的炸灌肠等等。

焖子:一块淀粉,凭什么能征服北方?

文章插图

时至今日,我们其实早就摆脱了肉食短缺的窘迫,但对于焖子,很多地方却没有失去热情,这当然是因为,对于脂肪和碳水这个黄金组合的热爱,已经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基因里。
同时,焦脆的外壳,软糯的内心,这种外酥里嫩反差口感,也总是被人追逐。
就算它不再稀缺,也总会让人念念不忘。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