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的历史 文庙周围住房风水( 二 )


与乔家大院、渠家大院、曹家大院、常家大院等建在平川的不同,王家大院依坡而构,由东西对峙的高家崖、红门堡两部分组成 。外观,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其内,窑洞瓦房,相互连缀,装饰典雅,内涵丰富 。尽管是依坡而建,仍要围成一个个高大院落,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 。类似者还有阳泉的张家大院、平定的石家大院、汾西的师家大院以及碛口周边的商宅等 。
《水龙经》中有“水积必然龙有穴,水流气散不堪陈”之说,可见民间对水的重视程度,所以各处大院的边房屋顶多采用内向单坡顶,合“水不外流”之意,积水待汇入暗渠后方可排出 。门不能对门,水也不可对水,所以其下水道同样不能在一条线上,而是左右相绕成“绕门渠”,门前渠水绕,财源滚滚来 。既然水流与财富有直接关系,排水如过于顺畅便有破财之嫌 。为使之曲而折,便须将流水向吉位引导,有的出水口前还设置了屏障,迫使其改道,但无论如何,出水口都要雕凿成各式兽头,以示吉利 。上善若水,其第一善即居善地 。外墙上则少有开窗,窗户一般向院里开放,有保财气之意,若要与外通风,也只是从外墙高处开若干八边形小窗,其取八卦之意,旨在镇邪避恶 。门扇或四或六或八,绝无十扇者,意在防止“失散” 。其虽有雕梁画栋的铺陈,但多在斗拱樨头、门窗勾栏处,所占比例并不大,所以整体色彩呈灰黑色,在阴阳五行中,黑主水,水即财 。
晋商宅院的另一特点是各式照壁影壁多,置于门外者曰照壁,门内者曰影壁 。照壁影壁,皆风水墙也 。
乔家大院大门对面的照壁上,刻的是精彩的砖雕“百寿图”,百寿壁上的这一百个“寿”字,已抽象演绎成了符号图案,据说出自“在中堂”乔致庸的女婿、也是山西著名书法家的常赞春之手笔,其书法价值如何且不说,倒是壁胁的两联对子颇耐人琢磨,为左宗棠题赠的篆体“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楹额为“履和” 。乔家大院还有三面砖制影壁精品:一幅是刻有传统纹饰的“龟背翰锦”,主人的寓意显然是长寿如龟年;一幅是分隶为正文、魏楷题落款的赵铁山书法壁,抄录的是南宋吕祖谦的《省分箴》,其旨在告诫家人要自觉自律,安分守己;一幅是福德祠影壁,其为一组浮雕图案,上有寓意吉祥的梧桐、松树、梅花鹿、寿山石等,福德祠即土地祠,福德取纳福蓄德之意 。
【文庙的历史 文庙周围住房风水】常家大院中的照壁影壁数量最多,多达九九八十一处,其中照壁八、影壁十三、花墙三十二、壁挂二十八,花墙壁挂归属影壁一类 。在其祠堂处也有一处“百寿壁”,嵌240个篆寿,取“寿二百四十字”之谐音“寿二百四十止” 。另外的精品还有家训壁、采薇壁、三星壁、鹿鹤壁、麒麟壁、庙堂壁、四季壁、山水壁等等 。
王家大院朝南的每座门前都立有一座体量宏大、做工奢华的照壁 。恒贞堡南门外的照壁壁心处由石材做成插屏状,上嵌砖雕封侯挂印、松柏常青、鹿衔灵芝、盘根寿石等图案,背面是一只巨大的麒麟;文庙棂星门外的“鱼跃龙门”石雕影壁,则为元代的双面镂作 。
风水讲究导气,《水龙经》中的“直来直去损人丁”之说,气不能直冲厅堂或卧室,否则不吉 。影壁便有破其损的功用,且合“曲则有情”的风水原理,同时起着使呼啸而来的冲煞气流放缓的作用,与住宅内之气相协调,这就是风水上所谓“气则不散”说法 。照壁影壁可遮蔽视线,可避免气冲,保持气畅,故而非同小可,至关紧要,主家在此所下工夫多矣,既有庄严肃穆的气派者,也有灵动活泼精巧者,气派者庭内少,精巧者院外多 。另外,在里外院落的穿心过厅处,每每放置木制屏风,其作用也等同于照壁影壁 。纵使不导门厅,直冲墙垣也不可,也要在墙隅街衢巷门前直冲之处,嵌一块“泰山石敢当”的砥碣厌殃镇邪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