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县简介 五华风水大师( 二 )


杨筠松原本只是宫廷中的一名小官,乘唐末之乱,把宫中风水文献偷偷带出,四处传播,重点在江西,使江西成为风水术的根据地,杨本人也因而成为一代地理大师 。史载,自唐宋以来,江南一带的风水家们,主要有江西和福建两大派别 。江西派奉唐朝的杨公(杨筠松)为师祖爷,其学说以山峦形势为主,又称形势派 。福建派到宋朝始大行于天下,其学说以宗庙理气为主,又称宗庙派 。对此,《四库全书总目》指出:“后世之宗为其术者分为二宗 。一日宗庙之法,始于闽中,阴山阴向,不相乖错,纯取八卦五星,以定生克之理,其学浙中传之,而用之者甚鲜 。一曰江西之法,肇于赣人杨杨筠,曾文迪及赖大有、谢子逸辈、尤精其学,其为说主于形势,原其所起,即其所止,以定位向,专指龙、穴、沙水之相配,而其他拘泥在所不论,今大江以南无不遵之者” 。还有些论著说,风水术各宗派,在江西一派的兴起下,都渐渐地销声匿迹了,可见江西风水派当时盛行一时 。
杨筠松有不少风水著述 。他曾撰有《撼龙经》、《疑龙经》、《都天宝照经》、《青囊奥语》、《葬法倒杖十二法》、《天玉经》、《杨公金函经》、《金刚钻本形葬图抉》、《立锥赋》、《黑囊经》等,为堪舆所宗 。其中《撼龙经》专言山龙脉络形势;《疑龙经》上篇言于中寻枝,中篇论寻龙到头,看面背朝迎之法,下篇论结穴形势 。《葬法倒杖》是专门论述点穴,有倚、盖、撞、粘等各种说法 。风水术中崇尚理气一派的,都推许杨筠松的理论 。五代后梁时有相地师于都人曾文迪,精于地理,自称是杨筠松弟子,著有《曾氏水龙经校》、《青囊序》等著作,并把杨筠松这术传给后人 。廖金精也是一位秉承杨筠松学问的风水大师 。唐以后的不少风水术著者都引用杨筠松的风水理论,乃至清代,撰述堪舆书籍的学者还有以杨筠松传为宗的,如撰写了《书箧图》的孙光易 。
唐僖宗明初年(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进入长安,据传,杨筠松乘乱窃取禁中玉函秘术,逃之夭夭 。他与知友赣州人濮则魏一起离京南下,走到湖北武昌时,遇到鄂州刺史廖銮,由其引导来到当时的虔州 。
杨筠松后来定居沙河镇境内杨仙岭 。他在杨仙岭设坛修研学术,传授高徒,研制杨盘,与赣州融为一体,故《四库全书》载曰,杨筠松赣州人,不无道理 。
杨筠松在赣南的兴国、于都和宁都一带广招徒弟,开展讲学活动,授以青乌术 。杨仙岭还有杨筠松当年设坛讲学遗址 。
杨仙岭有许多弟子是堪舆名流 。他的高徒有曾文迪,刘江东、廖禹、赖布衣、刘谦等 。还有明十三陵勘测营造者廖均卿、上海古城营造者李国纪、为福建永定著名园形土楼——承启楼选址设计者陶张都是他在赣南的弟子,深得杨筠松真传 。
杨筠松卒于杨仙岭,由其高徒扶柩舟运人于都,葬于药口其生前卜定的墓穴 。杨筠松安葬的地方叫杨公坝,原名“芒筒坝”,为纪念这位救贫先生而改名为杨公坝,地处于都县宽田乡境内,紧靠梅江河畔,距县城45公里 。明万历七年县令叶梦熊在此竖碑纪念曰“唐国师杨公之位 。”清段道轩、吴肇龙立碑曰“皇封金紫光禄大夫杨筠松之神位 。”至今古碑犹存 。
6.赖文俊;宋徽宗年间有个叫赖文俊(人称“赖布衣”)的人,他本来是个书生,很有才华,曾担任国师的职位,却被奸臣秦桧排挤迫害,无奈后来云游四海做了个风水大师 。
赖文俊在云游时认识了一位风水师,就此学会了风水堪舆,甚至还创作了天性风水学,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赖文俊在风水勘测上发明了“天星拨砂法”和“辅星水法”,至今还被人使用,而他创立的“人盘”是对罗盘的发展,由此,赖文俊成为理气派的一代宗师 。他在勘测风水的时候,一路劫富济贫,锄强扶弱,被老百姓称作“风水大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