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关于将心比心

1、孔子说关于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如果自己不愿意做这件事情,不愿意承担某些责任,那么想一想 , 别人是否也和自己一样 , 不喜欢这样做 。这个就是将心比心的话 。
“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文中孔子回答仲弓什么是仁:出门如接见贵宾一样恭敬谨慎,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祖一样严肃庄严 。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施加给别人,在诸侯国做事、在卿大夫家做事不怨天尤人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仁的解释最集中的也是这八个字,儒家学者甚至把它作为一生奉行的准则 。
2、老子对孔子说的三句话是什么据《史记》记载 , 孔子在鲁国做官的时候 , 曾经到过周王室,当面向老子问礼 。临别时,老子送给他三句话 , 孔子始终铭记,并受用一生 。
【孔子说关于将心比心】第一句:“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 , 好议人者也 。”聪明深刻的人有死亡的危险,因为他喜欢议论别人 。所谓祸从口出,说的哪怕都是真话,也会得罪别人,尽量少议论为好 , 所以孔子也常告诫弟子要“敏于事而慎于言” 。
第二句:“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学问渊博、口齿伶俐的人容易危及自身,因为他喜欢揭发别人的短处 。人有两个共性:第一,都有短处;第二,都不喜欢别人揭自己的短 。所以孔子后来常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第三句:“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做子女的不要老是想着自己,做臣子的不要老是表现自己 。老子认为,要做到忠孝,最重要的就是“忘我” 。孔子也主张尽孝要“敬不违,劳而无怨”,做事要“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 强调忠孝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要发自本心 。
3、老子对孔子说的几句忠告的文言文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 , 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 , 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翻译:我听说富贵之人用财物来送人,仁义之人用言语来送人 。我不能富贵,只好盗用仁人的名义,用言语来送你,这几句话是:一个聪慧又能深思洞察一切的人,却常遭到困阨、濒临死亡,那是因为他喜好议论别人的缘故;学问渊博见识广大的人,却常使自己遭到危险不测 , 那是因为他喜好揭发别人罪恶的缘故 。做人子女的应该心存父母,不该只想到自己;做人臣子的应该心存君上,不能只顾到自己 。
4、孔子说三种人不可交1、第一种,友便辟 。这种朋友是专门喜欢谄媚逢迎,溜须拍马的人 。
2、第二种 , 是友善柔 。这种人是典型的两面派,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
3、第三种 , 是友便佞 。这种人整天夸夸其谈,说话都是言过其实,这种人生了一副伶牙俐齿,能说会道,但就是没有真才实学 。
4、《论语》里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 , 友谅,友多闻 , 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
5、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与正直的人交朋友 , 与诚实的人交朋友,与见闻、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与虚伪做作的人交朋友,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巧嘴利舌的人交朋友 , 是有害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