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 , 3D已经成了商业化的一种手段 , 一方面为满足更多观众的需求 , 另一方面 , 同样一部影片 , 3D版普遍比2D版票价高 , 这样影院的分成也会更高 。
此前 , 《沙丘》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9月接受美版《时尚芭莎》采访时提到 , “3D是我和电影之间的过滤器” , 他还建议观众能够以 IMAX 2D 来体验该片 , 而不是 3D 这个“小玩意”(gadget) 。
这让不少观众意识到 , 影片3D版本并非作者创作 , 而是属于资本方、影院为迎合市场喜好的“宣发商业行为” 。 没有3D效果的3D观影 , 只会徒增观影的不适感 。
中国青年剧作家导演向凯表示 , 从观众抵制伪3D来看 , 观影人群的素质提升 , 对内容要求也越来越高 。 电影人制作人也应该不断加强提升专业水平和素质修养 。 别把观众再当“韭菜”来割 。
如今 , 随着观众意识形态的变化 , 伪3D的生意 , 可能也做不下去了 。 (雪梅)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