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了半个世纪,开辟我国真菌学新天地

“没想到我能入选!非常感谢大家对我和我所在学科——‘真菌学’的认可 。 ‘真菌学’不是很多人都了解 , 得到公众认可 , 可以使我们这个学科更好地发展 。 ”
在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榜上 , 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庄文颖的名字 。 在“真菌学”这一浩瀚领域 , 她倾注48年光阴 , 夙兴夜寐 , 用自己的行动照亮了我国真菌学研究的前进之路 。
她用了半个世纪,开辟我国真菌学新天地
文章图片

庄文颖在实验室 。 经济日报采访人员 佘惠敏 摄
1948年 , 庄文颖生于北京 , 她几乎是与共和国一道成长、发展的一代人 。 1973年 , 因充分的学业准备 , 她进入山西农学院(现山西农业大学)学习 , 就此打开了她认知真菌世界的大门 , 并且她潜心向学、心无旁骛 。 1978年 , 她考取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真菌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 投入到她热爱的真菌学研究中 。 1983年 , 作为访问学者 , 庄文颖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交流学习 。 回国后 , 她就迅速投入到子囊菌部分类群的资源、分类、DNA条形码、分子系统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 。
学习成了她最大的乐趣 , 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在她看来都是对于生命的浪费 , 无论是在美国深造 , 还是在国内工作 , 她都将休息时间压缩到非常苛刻的地步 , 将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科学研究 。 她说:“我要把失去的10年追回来 。 ”
从事真菌学研究48年 , 一步一步 , 有条不紊 , 庄文颖带领团队逐渐走上真菌学领域研究的国际前沿 。 在她和团队的努力下 , 我国具有广泛应用潜力的木霉属真菌资源状况面目一新 , 发现和筛选出了有应用前景的菌株 。
庄文颖始终秉持严肃求实的科学精神 , 不盲从权威 , 不迷信教条 , 栉风沐雨 , 铁鞋磨穿 , 努力摸清我国真菌资源的家底 。 她带领团队在我国26省区进行野外考察 , 研究了39个国家和地区的大量材料 , 发现新科1个、新属13个、新种360余个 , 澄清大量分类和命名问题;独立完成3个属的世界专著性研究 , 分类学观点受到国际同行普遍采纳 , 使我国部分类群的物种数量倍增 。
除了严格要求自己 , 庄文颖还严格要求年轻的科研人员和学生 , 她深爱着他们 。 她说:“在实践中钻研探索 , 不怕吃苦 , 研究中敢于闯荡陌生的领域 , 才会得到一些意外的收获 。 ”庄文颖严谨求实、低调谦虚的治学态度感染了一众青年科研人员和学生 。
鉴于她被国内外公认的学术贡献 , 学者们以她的名字命名了真菌新属——文颖盘菌属和细菌新属——海庄文颖氏菌属 。 她三次当选国际真菌学会执委 , 是该组织成立以来的首位中国籍执委 , 并是美洲真菌学会外籍荣誉会士的首位中国籍当选者 。
年逾七十 , 庄文颖仍旧积极致力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 努力为科学普及工作尽己所能 。 作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生物学编委 , 她组织并参与了真核微生物条目的撰写;她步入中小学课堂并在“首都科学讲堂”、中组部干部网络学院等公众平台授课 , 视频课累计观看超335万人次 。
“最美科技工作者”评委如是说:“回顾庄文颖数十年以来的科研工作 , 无私奉献精神是她身上最耀眼的品质 , 是支撑她科学成就的重要精神力量 。 她所赢得的崇高学术声望 , 源于她高尚的人格风范 。 她治学严谨、淡泊名利、虚怀若谷、提携后学 , 推动了中国乃至世界真菌学科的发展 , 将中国真菌学引领至世界先进水平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