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娅曾带火的直播卖房,为啥凉了?( 二 )


为此 , 他专门在内部大力组建了线上营销人员 , 专门负责线上运营 。 同时 , 为了迎合互联网用户物美价廉的心理预期 , 张强特意在待售楼盘中 , 挑选出了一批价格吸引力十足的房源 , 这些房源楼高大多位于三四层 , 价格也十分诱人 。
但一系列精心策划下来 , 实际得到的营销效果 , 最终让张强大失所望 。
“投了8万块钱的营销费 , 连一个客户的真实数据都没有拿到 , 更别提一套房子都没卖出去了” , 想到这儿 , 张强仍气不打一处来 , 这是他此前远没有预料到的 。
事后总结下来 , 张强认为 , 他犯得最大的错 , 就是太想“撸”天猫的大流量了 , 但实际情况压根不是这么一回事 。 “我们发现 , 流量非常难变现 。 毕竟房子对准的消费群体是非常垂类的 , 阿里流量优势虽然大 , 但它并没有做到细分 , 所以实际的房产流量质量很差 , 它更没有办法解决房地产营销中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 ”
撸不动的流量仅仅是第一个难关 。 最让张强难以接受的 , 是天猫不友好的生态系统 。 “天猫对待商家的基因天然很强势 。 在淘宝看来 , 它们认为自己是甲方爸爸 , 但房地产行业不是这样 , 开发商才是甲方爸爸 , 很难谈的拢 。 ”
具体来说 , 有一点让张强印象很深刻 , 天猫对商家的数据是封闭的 。 “我们花了钱做营销 , 但拿不到商家的真实客户资源 , 这部分用户数据都被天猫拦截了 。 但像安居客、搜房等平台 , 如果有客户询问过后 , 平台会把电话直接给到你 , 后期我们再进一步的联系 。 ”
甚至在房源折扣方面 , 也让很多房企营销人员感到不适 。 为了吸引用户的浏览量 , 天猫强势要求开发商们必须给予一定的房源优惠 , 且硬性要求提供独家折扣 。 天猫寄希望于以低价吸引用户 , 但站在营销人员的角度 , 考量则完全不一样 。
“即使是天猫平台的价格 , 也必须得和我的营销中心房源价格一样 。 因为对买房人来说 , 消费的入口不是问题 , 只要能获取优惠就行 。 所以 , 一旦我在线上价格开放了 , 我的客源就会流向天猫 。 但我们入驻天猫好房 , 是想借阿里的流量 , 新增一条好的销售渠道 , 如果将自己本身的客户推荐给平台 , 那就本末倒置了 。 ”
总之 , 在张强看来 , 跑到天猫开店卖房 , 非但没有给自己带来好处 , 反倒成了给天猫做嫁衣 , 营销的钱花了 , 房没卖出去 , 客户还差点流失 。
除了天猫 , 其他平台的线上卖房情况也不好 。 此前据媒体报道 , 京东的房产交易也与贝壳等中介平台的交易额相比不值一提 。
不久前被外界关注到的字节跳动旗下的房产相关业务幸福里 , 也被更多看作是“房产界的今日头条” , 本质上还是聚合流量 。
事实上 ,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 , 买房这件事也绝不是线上就能解决的 。
在很多购房人看来 , 平台吆喝得再热闹 , 和买房人的关系也不大 。 一位打算买房的人说 , “毕竟买房涉及到巨额支出 , 大家不会在屏幕前听明星宣传几句 , 就乖乖掏钱 。 房子这种复杂的产品 , 有谁会不计较价格 , 不在意细节 , 不需要专业性的推荐和介绍 。 ”
另据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 “今年很多房企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搞一些大促活动 , 消费者对优惠促销已经不以为然了 。 换言之 , 线上购房能获取的那点优惠力度 , 并不能吸引到购房人 。 ”
不可否认 , 在线营销热曾给了房企很高的期待 , 不少房企不惜斥巨资试水线上营销 , 但多数效果却并不理想 , 最终只是花钱买了个热闹 。 由于线上营销性价比偏低 , 不少房企已然开始了成本收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