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一龙认为,随着本土临床科研力量的不断壮大,国内肺癌患者完全战胜肺癌也将有更多有效的选择 。近年来,通过CTONG等学术组织的推动,我国临床科研工作者越来越多地加入创新疗法国际多中心研究,这对促进前沿治疗惠及中国患者大有裨益 。
“今年我们确确实实看到了新的希望,随着我们对免疫系统的认识不断加深,就会不断有新的免疫治疗药物出现,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可能 。”
怀抱治愈肺癌的梦想,吴一龙对新事物的出现和发展极其敏感,也极其执著 。新的疾病认知不断被刷新,新的治疗手段被研究出来,这让他对肺癌治疗的前景感到相当乐观 。
培养新力量
与肺癌打了二十多年交道,吴一龙还开辟了一个新“战场”:为战胜肺癌培养新生力量 。
此前接受采访时,他就说过:中国一年新增60万肺癌病人,要有千万个“吴一龙”才会有更多的希望 。
“现在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最年轻的一批博导都是他的学生 。”医院的同事常羡慕他桃李满天下 。如今,基层医生和青年医生是他培养的重点对象 。

文章插图
吴一龙和青年医生一同巡房(图/受访者提供)
吴一龙看到中国医疗目前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不同地域、不同级别的医院在治疗上的差异性 。培养基层医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他认为这极其重要,“如果我们不做好,所有患者都往大医院赶,以后要出大问题” 。
近几年,吴一龙和团队开展了很多专门针对贫困地区、西部地区的基层医生网络培训 。
除此以外,通过“CTONG专家话肺癌”这样的平台,也可以向基层医生传递前沿诊疗规范和科研进展,帮助基层医生在肿瘤诊治中发挥更多主导作用,推动全国基层肺癌诊疗规范化 。
“我们希望借助网络,打破地域上的壁垒,让医生的培训同质化 。这样一来,无论在哪个地方,病人都能接受一样的、规范化的治疗 。”
对青年医生的培养,吴一龙强调,他们必须有不同的意见 。每当学生对他说的话完全赞同、连连称是的时候,吴一龙都会忍不住皱眉 。他更喜欢学生和他辩论,因为“科学问题往往是从辩论里面来的” 。
吴一龙非常喜欢培根的一句话:读史使人聪明 。“通过历史可以知道很多的经验教训,通过历史可以知道我们的长处和不足 。”所以他要求学生每次做报告,第一张幻灯片必须注明检索了哪些文献,这个问题现在全世界是怎么看的 。“如果没有这一张,必须打回去,重新写过 。”
此外,他鼓励青年医生参与更多的国际交流,致力于推动中国的科研新生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声 。
在他的带领下,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CTONG)近年来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崭露头角,多次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世界肺癌大会(WCLC)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学术大会上作口头报告,向全世界发出中国声音;此外,CTONG研究成果还登上了《柳叶刀》《临床肿瘤学杂志》等国际顶级医学期刊 。
吴一龙于2003年创立广东省肺癌研究所,短短十余年内已在中国肺癌临床试验研究中创下了多个“第一”,并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世界肺癌大会等全球顶尖学术会议上亮相 。

文章插图
(图/大食)
后记
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过程中,吴一龙无数次地提到了“患者”,言谈间笔者感受到,一位医侠对生命深沉的热爱和对医学无穷尽的追求 。
- 风疹病毒最佳治疗方法 风疹 治疗方法
- “大明医圣”李时珍:养生8句话,幸福在当下
- 1800年前的“医圣”张仲景:10个养生金句,字字珠玑
- 梦幻西游妙手仁心奖励怎么样 梦幻西游妙手仁心活动
- 《伤寒论》里桂枝有何作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