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小时11310管!黑河战“疫”前线核酸检测样本背后的 “猎毒者”

全文共1865字 , 阅读大约需要4分35秒 。
从11月3日10时进舱 , 一直奋战到当晚22时出舱 , 12个小时内 , 哈医大一院移动核酸检测医疗队高质高效地完成了11310管 , 共计11万3千人次的核酸检测 , 在黑河战“疫”前线再次实现日核酸检测量过万的骄人战绩!成绩的背后 , 有这样一群“猎毒者”们 , 他们默默无闻地坚守在移动方舱实验室里 , 24小时昼夜不停地与病毒赛跑 , 为及时阻断疫情争取更多的时间 , 守护百姓平安 。
连夜作战 四个半小时搭建移动方舱实验室
10月31日上午 , 哈尔滨上空风雨交加 。 面对黑河市日益严峻的疫情 , 接到省卫健委紧急任务后 , 由哈医大一院检验科 , 实验室 , 护理队伍组成的第三批支援黑河抗疫38人医疗队——移动核酸检测医疗队 , 携带移动实验室设备和试剂 , 冒雨出发 , 奔赴嫩江市 , 支援全员核酸检测任务 。
这支队伍中 , 大多是支援巴彦县移动核酸检测的原班人马 , 队员们10月28日刚刚结束隔离 , 和家人团聚了仅两天时间 , 接到支援任务后 , 没有任何犹豫毅然背起行囊 。
“我们检验人是对抗病毒的侦察兵 , 只要有疫情 , 我们就要冲锋在和病毒战斗的最前线 。 ”此次医疗队的副领队关雪 , 是哈医大一院核酸检测室的副主任 , 曾经带队支援绥棱县万人核酸检测、支援巴彦县高风险地区核酸检测工作 , 具有丰富的抗疫经验和过硬的专业水平 。 队员们评价她时常说 , “小小的身体里 , 蕴藏着大大的能量 。 ”临行前 , 4岁的女儿看到刚回家的妈妈又在打点行囊 , 委屈地直抹眼泪 。 看着可爱的孩子 , 关雪只能强忍泪水 , “宝贝 , 妈妈打败怪兽就回家陪你 。 ”
12小时11310管!黑河战“疫”前线核酸检测样本背后的 “猎毒者”
文章图片

医疗队搭建的移动方舱实验室
经过十个小时的长途奔波 , 当天傍晚 , 医疗队终于抵达嫩江市 , 大家不顾旅途劳累 , 短暂休整后连夜开始搭建移动方舱实验室 。 仅用时四个半小时 , 包含三个负压舱、四个清洁舱的移动方舱实验室便“拔地而起” , 并第一时间完成设备调试等工作 , 随时准备接收样本 。
当地医院前来参观移动方舱实验室
创新“流水线”工作模式 日核酸检测量破万
紧闭的隔离门、高速运行的实验仪器、“全副武装”的检验人员……3日上午10时 , 哈医大一院移动方舱实验室里一片紧张忙碌的景象 。 由于嫩江市开展新一轮全员核酸检测 , 随着样本源源不断地送来 , 检测人员也迅速进入角色 , 投入战斗 。
标本处理、提取、扩增……每一个环节有条不紊、紧密衔接 , 来自哈医大一院检验科、实验室、护理队伍以及大庆医疗队的队员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 整个移动方舱实验室就像是一个现代化的“工厂” , 运转高效有序 。 从11月3日10时进舱 , 一直奋战到当晚22时出舱 。 12个小时内 , 移动核酸检测医疗队高效率且保质保量地完成11310管 , 共计11万3千人次的核酸检测 , 在黑河战“疫”前线 , 再次实现日核酸检测量过万的骄人战绩 。
12小时11310管!黑河战“疫”前线核酸检测样本背后的 “猎毒者”
文章图片

医疗队员正在核酸检测工作中
所有成绩的取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 而是来自于长期的积累和努力 。 早在支援巴彦兴隆镇核酸检测时 , 在当地检测量大 , 而人手又相对不足的情况下 , 关雪副主任果断地提出了优化检测流程 , 合理安排人员分组 , 明确制定分工 , 形成“流水线式”工作模式 。 通过采取这一模式 , 前期标本处理速度得到加快 , 同时还优化了检测试剂提高检测质量 , 医疗队的核酸检测能力大幅提高 , 从每日5000管迅速提升到每日12194管的水平 。 10月3日 , 仅13小时就完成核酸检测12194管 , 创造了实验室增量的记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