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鱼的秘密:跃龙门的不是鲤鱼,是谁?谁当了数百年的宫廷鱼?( 二 )
文章插图
北方铜鱼主要分布在黄河的中上游,比如兰州、青铜峡一带数量较多,50年代曾有一天捕获数千斤的记录,其中甘肃的靖远是铜鱼交配、繁殖的重点区段,但除此之外的其他河段数量较少。80年代后期,铜鱼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如今也处于灭绝的边缘。

文章插图
4、黄河水流里掺杂着大量泥沙,水体浑浊不堪。总有网友疑问,这样的水质环境下,鱼是怎么呼吸、摄食的?诚然,大量泥沙的确影响鱼的活动力度,但作用有限。鱼的鳃能过滤掉泥沙,再与水体进行气体交换,似乎不会影响鱼的呼吸。黄河水浑浊、光线弱,鱼的眼睛最多看2-3米的距离,但与夜晚一样,鱼的游动似乎不受干扰,为何?

文章插图
鱼的嗅觉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鱼的鼻孔里有大量褶皱的鼻囊,里面附着了大量感知气味的细胞、神经末梢,以至于鱼的嗅觉灵敏度大约是人的500倍。所以鱼凭借超级灵敏的嗅觉,再配合味觉、听觉、视觉的辅助,栖息、觅食完全不受影响。想想那些常年躲藏在阴暗洞穴里的鲶鱼、黄辣丁,就不感到意外了。

文章插图
写在后面:黄河作为我国第二长河,千百年来自然生态已发生显著变化,那些深藏的秘密,如果加以科学的分析、探究,大多找到原因、科学依据,不知道大家还有哪些疑问?欢迎评论。
原创:老高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