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膏

【太乙膏】【方剂名】太乙膏,出自明·《外科正宗》 。本方原名“加味太一膏” 。
【组成】肉桂、白芷、当归、玄参、赤芍、生地黄、大黄、土木鳖各二两(各60克),槐枝100段,柳枝100段 , 阿魏三钱(9克),轻粉四钱(12克) , 血余一两(30克) , 东丹二斤五两(1200克),乳香、没药各半两(各15克),麻油五斤(2500克) 。
【用法】除东丹外,将余药入油煎,熬至药枯,滤去渣滓,再加入东丹,搅匀成膏 。用时,隔火炖烊 , 摊于纸上,随疮口大小敷贴患处 。
【功效】活血消肿 , 拔毒生肌 。
【主治】主治发背,痈疽 , 恶疮,跌打损伤,湿痰流毒,筋骨走注作痛 , 烫火伤等 。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乳腺小叶增生 , 急性乳腺炎等病症 。
1.流行性腮腺炎:以口服流腮合剂加外用加味太乙膏合消溃散贴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100例,与单纯服用流腮合剂对照 。疗效标准:腮腺肿痛全部消失 , 体温恢复正常,白细胞总数及比例正常 , 兼症消失 。两组200例全部治愈 , 两组以用药疗程长短为统计依据 , 观察疗效 。结果:单纯服流腮合剂的一组,平均用药天数5.5日;加用太乙膏外敷的一组,平均用药天数为4日,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滨州医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
2.乳腺小叶增生:以口服消癖合剂加外用加味太乙膏治疗乳腺小叶增生189例,与单纯口服消癖合剂189例对照 。疗程1个月 。疗效评价:乳腺肿块及疼痛全部消失为治愈;乳腺疼痛明显减轻,肿块变软并缩小2/3以上者为显效;乳腺疼痛有所减轻 , 肿块缩小变软,但缩小不及2/3者为好转;乳腺疼痛仍存 , 肿块未见缩小者为无效 。结果:治疗组治愈98例,显效62例,好转25例,无效3例,有效率98.4%;对照组治愈82例,显效53例,好转30例,无效24例,有效率87.3%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3年第6期)
3.急性乳腺炎:以蟾酥二黄散(藤黄、雄黄等)掺布于太乙膏敷贴加瓜蒌牛蒡汤内服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159例 。临床疗效评价以全身症状全部消退,局部乳房疼痛消失,肿块消散,乳汁分泌通畅为痊愈标准 。结果:治愈146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8% 。(《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第35期)
【方解】本方主要用于治疗痈疽疮疡 。方用大黄、土木鳖、阿魏、轻粉等消肿散结,乳香、没药、当归、赤芍、白芷等活血止痛,共奏清火消肿与拔毒生肌之功 。临床应用以疮疡已溃或未溃为辨证要点 。
【现代研究】早期文献报道本方可治疗化脓性骨髓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褥疮、臁疮、慢性化脓性溃疡、窦道、瘰疬,以及烫伤、烧伤、创伤感染等 。
【方歌】太乙膏中乳没归,丹桂地芍芷阿魏,木鳖将军轻粉玄,血余槐柳枝相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