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模拟失重训练水槽
模拟失重水槽可以给航天员提供模拟失重的训练环境 , 这对于出舱活动训练 , 特别是舱外行走、出舱装配和维修等舱外作业 , 是最为有效的训练手段 。 模拟失重训练水槽规模庞大 , 可将1:1的空间站或飞船模型放置其中 。 训练时 , 潜水员可以通过调整航天员水槽训练服上的配重铅块数量或位置来进行配平 , 以便调整航天员的姿态 , 模拟失重环境的操作效应 。 通过模拟失重训练水槽训练 , 可以使航天员体验和熟练掌握模拟失重状态下身体的运动与姿态控制以及出舱活动操作的特点、方法、技巧 , 包括开关舱门、出舱和进舱、舱外行走、舱外作业 , 如安装新的设备、修理和更换部件等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进行水下训练
舱外服试验舱
舱外服试验舱能模拟空间环境的真空 , 是航天员出舱活动训练的重要设备 。 航天员在舱内主要进行常压和低压条件下的正常出舱程序训练和故障训练 , 其中常压训练是为低压训练做准备 。 从安全角度考虑 , 首先进行常压训练 , 之后再安排相同科目内容的低压训练 。
低压训练一般设置53千帕和10帕两种工况 。 53千帕低压训练既可安排正常出舱程序训练 , 也可安排故障处置训练 。 10帕低压训练一般是进行正常出舱程序训练 , 其间穿插安排打开水升华器等操作 。 通过低压训练 , 一方面可以考察和训练航天员对近似真空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 , 突破心理障碍 , 在心理上做好执行出舱活动任务的准备 , 另一方面也可使航天员感受真实低压情况下的运动负荷和服装温度调控情况 。
文章图片
虚拟现实训练器
虚拟现实训练器能够完整地模拟航天员在轨工作 , 模拟出舱活动等 , 并可与地面人员进行联合训练演练 , 每次上天之前 , 航天员乘组在地面至少要进行出舱全流程演练2-3次 。
文章图片
除了上述提到的各类针对性专项训练 , 航天员还需要进行的就是身体力量训练 , 航天员的力量训练包括上肢力量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 。 航天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如开展工作 , 或者舱外作业(攀爬、设备安装等)都更加依靠上肢力量 , 而这种力量训练不仅要练 , 还要进行数据分析 , 测算要达到的具体标准 。 据了解 , 中国航天员的上肢力量数据与皮划艇、体操等专业运动员的数据进行比对后得到的结论是:航天员的数据不亚于专业运动员 。
据了解 , 已经返回地面的神十二乘组在完成了两次出舱任务后 , 积累了一定经验 , 他们通过与神十三乘组天地通话以及返回后开展座谈的方式 , 进行了充分交流 , 为神舟十三号乘组分享了在轨获取的经验和感受 , 特别是针对出舱活动交流了天地差异该注意的事项 , 神舟十三号乘组对此在地面也提前开展了相应训练 , 为提前进入状态、顺利执行任务打下基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