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直播助力部分非遗技艺传承( 二 )
江西省省级非遗城南龙灯在抖音上的传播效果就不理想 。 “城南龙灯的客户群体往往来自农村地区 , 或是城市的教育机构 , 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难以产生联系 , 也不是一件家里能摆放的工艺品 。 因此 , 更有消费能力的城里人即使再喜欢也不会买 。 ”传承人史克滨说 , 虽然可以在短视频平台付费引流 , 但大多数手艺人都没有这个资本实力 。
专家呼吁强化新媒体思维、规范新业态
有关人士认为 , 非遗文化在短视频、直播平台能够“火”起来 , 说明在当下仍有市场 , 这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演绎出了另一种可能性;但有关部门在非遗触“新”的过程中 , 还应对出现的新业态进行引导和规范 。
一是新媒体技术对非遗传承和保护发挥了积极作用 , 但也不宜“神化”效果 。 杭州二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皮行早认为 , 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光依靠短视频聚拢人气是不够的 , 还要结合线下活动进一步拓宽其推广经营渠道 。
二是对于一些“触网”意识不强、能力不足的非遗传承人 , 各级非遗评审单位、文化部门也应主动作为 , 强化自身新媒体思维 , 善于运用新媒体平台帮助传承人传播非遗 。
三是对于一些新业态、新现象需引起重视 。 吴辉认为 , 文化遗产内涵丰富 , 15秒的短视频只能呈现冰山一角 , 要避免“非遗热”成为“快餐消费”;不要只做非遗的“广告推广” , 而应该将更完整的非遗内涵展现在公众眼前 。
余寅说 , 在陶瓷直播圈 , 甚至出现了一些主播为了卖产品传播不正确非遗文化的情况 , 呼吁非遗相关的主播加强自律 , 在吸引受众后应对受众负责 , 建议平台方、有关监管部门加以规范 。 (采访人员袁慧晶 黄浩然)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