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助力中医药“走出去”
----海归助力中医药“走出去”//---- //
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人民医院医共体中药配送中心 , 工作人员在炮制中药 。
新华社采访人员 郭绪雷摄
----海归助力中医药“走出去”//---- //
一场名为“中医药文化走进联合国万国宫”的展览于9月24日在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所在地万国宫开幕 。 展览展示了70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 图为观众参观“中医药文化走进联合国万国宫”展览 。
新华社采访人员 陈俊侠摄
今年5月 , 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正式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 , 首次纳入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章节 , 这意味着中医药学得到了世界主流卫生保健体系认可 。
随着全球疾病谱改变及老龄化现象加剧 , 中医药健康产业迎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 。 中医药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 对其传承、守正、创新 , 当代人责无旁贷 。 事实上 , 越来越多的海归正在加入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队伍 , 以其特有的优势促进中医药国际合作深入发展 。
留学人员 大有可为
随着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健康服务业的升级 , 中医药科学研究、医疗服务和人才培养路径也在不断拓宽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陈士林在接受本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健康中国建设的快速推进、健康服务产业的日益壮大、中医药服务需求的日趋旺盛 , 都将对中医药事业与产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 中医药在中国医疗体系中的健康保障作用日益凸显 。
中医药正迎来最好的发展契机 , 接轨国际标准与统计体系后 , 不仅会推动世界传统医学的发展 , 也将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 广阔的发展前景 , 也在吸引着更多海归人才加入到传承中华瑰宝的行列中来 。
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教授汪先恩 , 是安徽中医药大学1979级的中医本科学生 。 1991年 , 他被公派到日本留学 , 在日长期从事分子医学研究 。 工作过程中 , 汪先恩逐渐认识到中医的重要性 , 并用中医疗法治好了许多疑难杂症 。 他凭借《图说中医学概念》一书获得日本文化艺术成就奖 , 成为日本最权威医学期刊介绍的首位外国学者 。 汪先恩一直致力于普及中医健康文化、推动中西医融合贯通、促进中外之间更广泛的民间交流 。
“勇于创新、拥有国际视野 , 是不少海归共同的优势 。 ”汪先恩对本报采访人员说 。 “任何一个学科都需要不断发展、实现理论创新 , 永远不会有顶点 。 中医药研究也是这样 。 理论要发展 , 技术要创新 , 这都是海归的用武之地 。 ”
以中药研究所为例 , 近年来引进了来自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水平人才 , 并与国外大学共建联合研究中心 。 “通过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合作 , 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利用国外的优质平台、高新技术等资源 , 增加中医药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 。 真正做到高水平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流得动’‘用得好’ 。 ”陈士林说 。
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如何进一步传承和创新发展好中医药 , 陈士林认为 , 创新是科技发展的驱动力 , 中医药的发展也离不开科技创新 。 在传承发展的同时 , 也应加入原创思维 , 利用好现代科技手段 。 通过临床研究实验来证明确切疗效 , 通过实验研究来揭示其中科学内涵 , 通过新药研发来提升中医理论对临床实践的指导地位……多策并举 , 为中医药走向国际搭建桥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