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肚菌的做法 牛肚菌和羊肚菌的区别( 三 )


4.7保育催菇和出菇管理:根据生产当地的气候特点,当冬季结束,春季气温逐渐回升至6~10℃、增大至空气湿度85%~95%,土壤水分65%~75%,散射光照射,昼夜温差大于10℃,进行催菇管理 。条件合适后,菌丝逐渐开始分化,在土壤内部或土层前表面扭结形成原基,最初的原基似豆芽粗细、浅白色,此时的原基最为幼嫩脆弱,须做好保育工作,防止原基夭折 。
羊肚菌出菇前一周左右常常伴随着残波盘菌(Pezizarepanda)、林地盘菌(P. sylevstris)[14]、泡质盘菌(P.vesicalosa)[26]的发生,这些盘菌常被菇民朋友统称为“粪碗”,其可以作为羊肚菌出菇的一个“标志物”,但过多的粪碗会和羊肚菌争夺营养,要及时摘除 。
图3,梯纹羊肚菌栽培生产示意图
(a,播种,培养好的菌种揉碎至大拇指指甲盖大小,按照每亩400~450斤的播种量均匀撒播在箱面上,再覆盖2~3cm碎土,完成播种;b,补料,按照每亩1800~2000袋的使用量将灭好菌的外援营养袋侧边划口后扣在箱面上,使箱面上的菌丝可以直接接触到外援营养袋里面的培养料;c,采收,成熟的子囊果菌盖上的脊和凹坑明显分离,子囊果不再增大,即可采摘)
附件:羊肚菌高产图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