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命追踪 下载( 二 )


“唐小鹿,吴长城,姚欣敏,吴鑫凯……这些学生责任感很强,确实是比较‘玩命’地在做研究 。”陆剑把他们挨个夸了一遍 。
其实,在学生们看来,陆老师也是一个似乎不用休息的“狠角色” 。“他经常夜里一两点还在群里发消息,早上再一看,老师又出现了 。”唐小鹿说 。
会继续用科学说话
3月3日,《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在线发布了陆剑和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崔杰课题组合写的论文《SARS-CoV-2的起源与持续进化》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新冠病毒的谱系划分 。
对陆剑来说,后面发生的事情,才是被他称作“最困难”的部分——关注的人太多,误读太多,争议也接踵而来 。
论文结论被加上延伸解读,出现在了微博热搜;陆剑的邮箱里,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普通人的问询邮件 。他们问陆剑,病毒变异了吗?会不会影响疫苗效力?
其实,RNA病毒产生变异很正常,但这些变异如何影响病毒的功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我完全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关注!”陆剑感叹,“这是压力,也是鞭策 。”
论文上线后,有国外研究者在网站上质疑病毒的分型可靠性 。陆剑向质疑者详细解释了研究方法和结论 。
陆剑课题组论文发表约一个月后,国外也有团队报道了病毒的分型 。实际上,那篇文章对病毒的分型与陆剑课题组的基本一致 。
现在,公开数据库中已经有了33000多条病毒基因组序列,超过99.5%病毒基因组依然可以清晰地分为L或S谱系 。也就是说,当初团队根据103条基因组序列得出的结论,完全经得起推敲,也进一步得到了验证 。
现在,课题组依然在连轴转 。他们和合作者一起细分了两种谱系的亚谱系,绘制了新冠病毒亚谱系的世界分布图,也在病毒不同谱系致病性上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 。
“新冠病毒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能尽一份力,也是一种贡献 。”陆剑想感谢很多人:武汉大学相关团队,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吕雪梅研究员等同行,还有张亚平院士和吴仲义教授等资深科学家的组织和指导……在这些人身上,他看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忘我的科研精神 。陆剑反复强调,团队的基因组分析工作是建立在我国和世界各地奋斗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及科研人员共同努力的成果之上的 。“我们会用这些宝贵的数据,继续探索病毒的演化规律,纯粹用科学说话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