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近北极点,是怎样的体验?( 三 )


“下次 , 下次也可以 , 下次可以在今天的基础上更靠近极点 。 ”一位副驾喘着粗气说 。
“下次再来 , 不知又要费多少周折 , 也不晓得有没有下次 。 一次能干完的 , 何必等下次?”樊儒说 。
“我们已到89.5°以北了 。 嗯哈 , 真贴近极点 , 不知道会出现啥状况?”另一副驾扁声说 。
“所以 , 我们有必要试试踩极点的感觉 。 ”
“可是 , 到目前为止 , 还没人去碰及北极90°的原点 , 那是世界的尽头 , 科学 , 对许多事还难以解释 。 ”不知谁 , 又轻轻嘀咕了一句 。
“说不定咱们去了就有解释了呢 。 到了地球的尽头又能怎样?”樊儒说 。
磁罗盘更剧烈地摆动 , 如旋转中陀螺的快摆 , 表达了强烈的抗议 。 樊儒瞧瞧右座的盛彪 , 他戴着反光墨镜 , 看不出墨镜后头那张脸的真切 , 但似乎是平和的 。 又侧过头去瞅了瞅后座的两位副驾 , 感觉他们的呼吸略显凝重 , 但箝口不言了 。 作为主帅 , 樊儒的心理是矛盾的:已经飞越了计划中的坐标 , 而且已拿到了额外更多的数据;但真要是去了北极原点 , 到底会怎样?
这时 , 第二机长的盛彪像是经过了深虑 , 字斟句酌地说:“我听从樊总的号令 , 突然想去北极原点试一脚!”
半晌 , 原先有些心浮气躁的两位年轻副驾硬气地点了点头 ,铿锵地说:“前面虽有顾虑 , 但在行动上坚决听从两位机长的号令 , 你们说进 , 咱绝不退后半步 。 ”
“有点像上战场了 。 ”樊儒双眼涌上一股热浪 , “你们这么说 ,感动我了 。 ”
A340 宽体客机边盘旋边向极点贴近 。 樊儒看了眼仪表 , 距极地已不足70 海里 , 倘若真想靠上去 , 也就两次深呼吸的功夫 。 他略一踌躇 , 说:“返航 。 ”
“啥?大家统一了想法 , 反而撤了?”盛彪不解地说 。
“人 , 最看不清楚的往往是自己 。 ”樊儒语重心长地说 ,“这次公司精心策划了试飞 , 我们已完成了规定动作 , 而且超出了预期 , 可以划个句号了 。 适才你们的担心不无道理 , 科学在很多方面还不能科学地解释 。 我们安全地来 , 更要平安地返 ,你们如此尊重我 , 我也要百倍地敬重各位 。 现在我宣布:回家 。 ”
离开那片白茫茫的混沌世界 , 侧身回望 , 樊儒和盛彪感慨万千 。
东航机组于2001年5月首次飞越北极、抵近北极点时留影纪念;图 中国民航网
后来 , 我又采访了极地试飞的另一名机长盛彪 。 这盛彪机长1982 年入中国民航飞行专科学校(民航飞院的前身) , 虽然没樊儒的经历久长 , 但也穿上皮衣皮裤 , 飞过前三点式、后三点式的螺旋桨飞机 , 驾驶过多型号的喷气机 。 此时的盛机长已从飞行部党委书记的岗位转为运控中心的党委书记、副主任 。 他的手上仍握着驾杆 。
“北极之旅 , 万里迢迢 , 魂梦摇摇 , 仿佛沿地球航行了一圈 。 ”谈起十八年前飞北极那档子事 , 盛彪以往事不堪回首的语气说 , “后悔 , 后悔死了!当时已到了那旮沓 , 为啥不最后一哆嗦 , 去踩下那个极点?那三不管地区 , 俄罗斯、美国、冰岛三不管 , 首次对民航商业航班开放 , 哎 , 估计去了 , 啥事也没有!难道那个点真会是个黑洞?想想不可能 。 ”
【飞近北极点,是怎样的体验?】“当时的顾虑没错 , 说不定真是个黑洞呢 。 ”我安慰道 , “不是至今也无客机飞越极地原点吗?”
盛彪的话至今还带有冲刺色彩:“握着开山斧 , 轰轰烈烈去试飞 , 就差最后一脚步 。 哎 , 北极点 , 世界的尽头 , 好比登山 , 只有上了珠穆朗玛峰尖 , 才能看见最壮美的风景 。 真去了 ,也许屁事都没有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