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11 月 7 日消息 , 据海南日报等 , 海南大学教授文伟团队及合作者的研究成果以《表面诱导水合氢离子去溶剂化实现高效质子电池锐钛矿型 TiO2 负极》为题发表在《纳米快报》上 , 海南大学为第一单位 。
官方表示 , 该该机制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电荷载体与电极之间的作用机制 , 为高性能氢离子电池研发开辟了新途径 。
文章图片
据介绍 , 水系氢离子电池成本低、储量丰富、不可燃、安全性好、可快速充放电 , 适合于电网级大规模储能 。 但由于氢离子在水溶液中以半径较大的水合离子形式存在 , 丧失了质量和直径的优势 , 导致电荷存储过程困难 。 针对这个问题 , 文伟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表面诱导水合氢离子去溶剂化现象 。
研究团队发现 , 低成本的锐钛矿二氧化钛的高能表面可促进水合氢离子的去溶剂化 , 实现“近零应变”的体相氢离子存储 , 而他们以此构筑的全电池兼具高的比能量和比功率 , 而且是目前已报道氢离子电池中的最高值 。
【海南大学团队发现新机制,高性能氢离子电池研发有了新途径】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21/acs.nanolett.1c02421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