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怎样做最科学?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相互呼应的过程 。做好幼小衔接,是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 。当前,“知识为本”“升学为重”等观念违反了教育规律,将整个社会的焦虑投射到年幼儿童的身心 。幼小衔接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政府、幼儿园、学校和家庭应协力配合,让幼小衔接回归常态 。

2021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两方面对幼小衔接工作进行了规范和引导 。在开展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有三个问题需要充分关注 。



幼小衔接,怎样做最科学?

文章图片
; ; ; ;不要增加额外的“衔接课程”,避免增负担 ; ; ; ;

根据《指导意见》的精神,幼小衔接工作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要把幼儿到小学生看作是人生发展过程中基本的角色转变,这一转变不是翻山越岭,而是发展的自然延伸 。要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整体性、可持续性,幼儿园与小学协同合作,共同促进儿童顺利过渡 。

为入小学做准备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 。入学准备教育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在整个课程之中,贯穿三年,重点在大班 。入学准备是全面准备,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是最好的入学准备,重点是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 。因此,入学准备教育不是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再加上“入学准备”课程,更不需要在校外机构接受专门的训练 。要检查幼儿园课程中是否存在教育偏倾和缺失的问题,是否存在忽视入学准备的问题 。只要认真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落实《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的基本要求,扎实推进课程建设,真正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切实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开展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多样化活动,一定能落实为入小学做准备的任务 。
【幼小衔接,怎样做最科学?】
帮助学生入学适应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职能 。《指导意见》提出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要强化衔接意识 。国家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合理安排内容梯度 。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 。国家课程主要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 。这些举措都有利于切实改变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现象,致力于坚决纠正超标教学、盲目追赶进度的错误做法 。



幼小衔接,怎样做最科学?

文章图片
; ;不要停留在形式上衔接,要提高衔接的实效 ; ;

幼小衔接是一项需要实实在在加以落实的工作,切忌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要关注过程和实效,而不是关注书面的成果和报道 。要避免以开会代替思想的转变,以外在环境的改变代替衔接活动,以口头上的衔接代替实际的衔接努力等错误倾向 。要真正抓住衔接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深入研究问题,并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因此,标语和传单不一定触及问题的实质,表面的装点和改变不一定产生实质性的成效,众多的会议如果没有真正直面问题,就难以真正推进衔接工作 。要真正站在儿童发展的立场上来研究和探索幼小衔接,坚持以儿童为本,关注儿童的发展现实和可能,切实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