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川牛膝为常用中药材 。明·《滇南本草》始见记述 。李时珍则曰:“……唯北上及川中人家栽莳者为良 。”说明怀牛膝与川牛膝以栽培者为佳 。具有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的功能 。此品行销国内外 。为苋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的根 。主产于四川天全、金日河、汉源、峨眉、洪雅及云南,湖南,湖北等处 。
【生长环境】川牛膝喜冷凉、湿润、光照充足;怕酷热、干旱 。多栽培于1200米以上的山地阳坡林缘,以黄壤深厚、肥沃的土壤为佳 。种子出苗1个月后即开始长根,夏季为植株生长盛期,并同时长根;秋季为根茎干物质充实完善时期,秋末冬初地上部枯萎 , 根茎逐步进入冬季休眠期,翌春重生新苗,进入新的一年生长周期 。根的寿命一般3~4年 。
【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选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质地中壤至重壤,比较湿润且排水良好的土壤栽培,一般荒地比熟地好 。
【川牛膝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熟地于播种当年整地,荒地于9~10月(下雪前)先砍去灌木杂草,就地烧灰作肥 , 然后深翻30厘米,使土壤经过冬季霜雪冰冻,提高熟化程度 。翌年清明前后,冰雪融化 , 再翻耕1次 , 拣去石块和未腐烂草根 , 耙平整细 。易积水地宜作畦110厘米宽,坡地及排水良好的地可不作畦 。
2、种植方法:
(1)种子直播:这是产区常采用的方法 , 主要分下面3个步骤:
①培育、采种:产区一般在海拔1500米左右地带建立种子田培育良种,或在适宜留种地带划出留种区,并加强管理,生长3~4年采种 。也可在海拔1500米左右大田中进行单株选种 。选种标准:3~4年植株,发育健壮,无病虫害,根条粗大而长 。10月采种,即当果实饱满,呈黑褐色连果穗摘下,捏成一团,运回晾于通风处阴干,并于翌年前播种前脱粒;亦可晾干后搓出种子备用 。隔年种子发芽率很低,不能作种 。
②测试种子:播种前应测试种子的发芽能力,以便确定用种量,减少播后脱窝 。测试方法:一是火选 , 即取一定量的种子投入火中,听其爆炸声响的多少计算种子发芽率;二是搓选,即搓出一定数量的种子种仁,视种仁的好坏数目计算发芽率 。在正常情况下,每667平方米播种量500~750g 。
③播种:分春播和秋播 。春播于惊蛰至谷雨,但海拔低的地区可稍早 , 高山区可稍迟 。秋播于9月前后 。主产区一般采取高山春播或低山秋播 。播种时按0.5千克种子与100千克火土灰的比例,加适量清粪水拌和种子灰 。穴播或条播均可,产区多采取穴播 。条播按沟心距33厘米在畦开横沟 , 播幅约10厘米,深约5厘米,每667平方米用人畜粪水1500千克施于沟内,再均匀撒播种子灰,不覆土 。穴播按行距33厘米,株距20厘米左右挖穴 。穴宜浅而平,每667平方米用人畜粪水1500千克 , 先撒于穴内,然后将种子灰均匀撒于穴内,每穴约有种子10粒即可,不覆土 。
(2)与玉米间种:海拔较低的地区可与玉米套种 。整地时不作畦,谷雨前后插播玉米,行距100厘米,株距50厘米 , 随即在玉米行间播种两行川牛膝,行距33厘米,株距18~22厘米 。玉米定苗时每穴留2株,中耕除草与川牛膝结合进行,并在拔节前孕穗后,各施1次追肥 。川牛膝生长第2、第3年亦可间种玉米,第4年不能再间种 。
【栽培管理】
1、间苗:播种后10~15天出苗 。第1、第2次中耕时各间苗、补苗1次 。条播的第1次间苗每隔4~5厘米留苗1株,第2次每隔5~10厘米留苗1株 。穴播者 。第1次每窝留苗4~5株 , 第2次留苗2~3株 , 株距4~6厘米 。留苗必须健壮,密度达不到的要补栽 。
- 苍术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湖北贝母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附子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川贝母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丹参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百合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白芷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党参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川芎山楂牛肉汤
- 百合花种球种植方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