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也不遑多让 。
根据广东省发改委的规划 , 到2030年全省将“建成加氢站300座以上” , 广州市的规划则是“建成加氢站100座以上” , 佛山市的规划是“全市建成57座加氢站” 。
届时 , 至少在粤港澳大湾区能实现加氢和加油的便利性相当 。
05 , 电解海水制氢技术已趋成熟 2020年2月 , 世界首艘氢动力游艇Energy Observer从法国圣马洛港正式启航 , 开始了穿越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全球巡游 。 Energy Observer号游艇验证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解海水制氢-氢燃料电池驱动”这一终极环保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
文章图片
▲Energy Observer的动力系统主要由风力及光伏发电、海水脱盐系统、电解槽、压缩机、储氢瓶、燃料电池和能量管理系统组成 。
目前 , 世界上90%以上的氢气都由碳基能源制取 , 这就是所谓的“灰氢”和“蓝氢” , 而真正零排放的是由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的“绿氢” 。
未来 , 利用海上风电、光电 , 就地电解海水制氢 , 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能源供给紧张问题 , 所以 , 电解海水技术成为我国未来建成氢能社会的一大关键 。 令人欣喜的是 , 这一技术已经取得重大突破 。
大连理工大学研制的电解海水制氢新技术 , 与商业化碱性电解水技术相比能耗降低40-50% , 低至每公斤氢仅耗电约31千瓦时 。 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规模扩大 , 氢气价格也会大幅下降 , 吴承灿预计 , 到2030年国内氢气销售价格可以进到20元以内 。
文章图片
▲捷豹路虎也加入到“氢能”大军中来 , 图为全新开发的路虎卫士氢燃料电池原型车 。
氢能是人类可持续移动性的终极方案 , 20年前这就是全球汽车行业的共识 , 但是FCV的商业化推广 , 以及氢能社会的构建 , 比原先预想的要困难得多 , 于是行业重心开始逐渐转向BEV 。
可是BEV并不能改善人类面临的能源供给体系危机 , BEV的大量增加 , 不仅无法缓解反而会加剧电力需求端的无序波动 , 让电力供应更加紧张 。 只有建成氢能体系 , 才能让电力生产和需求两端彻底解耦 , 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才能真正的大发展 , 大量弃风、弃光、弃水的现象才能真正杜绝 。
要实现碳中和 , 氢能体系是关键!这已经是新的社会共识 。
文章图片
▲2017年由现代汽车集团牵头成立的国际氢能委员会 , 会员企业已由最初的13家增加到124家 。
这一共识也在中国汽车行业得到响应 。
去年6月 , 一汽、东风、广汽、北汽携手丰田、亿华通成立了“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北京)有限公司” , 吉利和广汽的氢内燃机也已经点火成功 , 长城更是成立了沙龙智行品牌 , 专注于氢燃料电池车的研发和生产 。
【“2023年上海要建100座加氢站”意味着啥?】
文章图片
▲除了燃料电池之外 , 氢内燃机也是氢能汽车的一个重要方向 。 今年9月 , 广汽自主研发的首款氢气发动机点火成功 , 目标热效率有望突破44% 。 和燃料电池相比 , 氢内燃机对氢气的纯度要求低 , 可基于成熟的发动机技术进行开发 , 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耐久性好、功率密度大等优点 。
文 | 青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