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看直播,“OMG”为何掏空你的钱包?
又是一年“双11”将至 , 商家们都铆足了劲儿做着准备:常规的降价打折 , 令人眼花缭乱的预付和满减 , 还有重头戏——直播带货!
如今 , 直播带货已经成为某宝着力重推的推销策略 。 点进首页 , “××直播”已作为固定板块 , “双11”分会场也有专设的“直播会场” , 哪怕日常搜索商品 , 也穿插进了“正在直播”的店铺……虽然今年还没有开始正式开战 , 但想到去年“双11” , “口红一哥”李佳琦和“口红大哥”马云进行直播比拼 , 李佳琦熟练地将口红手臂试色、嘴唇上色 , 然后真诚“安利”给观众 , 带来了百倍销量 , 不禁让人期待今年的直播带货盛况 。
直播到底有什么魔力 , 一句“OMG”就能掏空你的钱包?
在花钱上 , 我们多少都有点不“理智”
当你发现“待收货”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惊人数字 , 想到马上要来催债的“花呗” , 一定渴望穿越回消费的那个瞬间“悬崖勒马” , 还想质问自己:你怎么就这么不理性呢?
可能 , 人类的本质就是不理性吧 。 30年前的心理学家就做过研究 , 让人们想象 , 如果本来打算用100元去购买一张音乐会的门票 , 突然发现100元丢了 , 那这时大家会放弃听音乐会 , 还是再拿出100元买票呢?结果发现 , 多数人还是会去听音乐会——哪怕最省钱、最“理性”的做法其实是放弃听这次音乐会 。
当然 , 我们在购物时并不能只考虑钱 , 只从省钱的角度看 , 解决的办法当然是什么都不买 。 但音乐会对当时参加实验的人们来说 , 其实并非是生活的必需品 。 想想我们每年“双11”下的单里 , 有多少是我们真正非买不可的 , 有多少是事后一想就要剁手的?
直播“OMG” , 让我们更容易冲动
李佳琦一场直播带货百万 , 在下这百万订单的人中 , 有多少人是本来就需要一支新口红的呢 , 又有多少是一听“OMG” , 才觉得自己的口红百宝箱里还缺点啥的?
大部分情况下 , 我们还是能够好好规划自己的余额的 。 然而 , 当我们处于不同情绪状态时 , 我们对商品的注意力、认知水平、判断能力是不同的 , 从而影响我们作出“要不要买”的决定 。
当我们的情绪被直播调动、浸润在直播的节奏里时 , 我们很容易被情绪带着走 , 更容易在下单前进行启发式思考 , 作出更不理性的决定 。
好像全世界都在买它 , 我也该试试吗
人们总是倾向于根据某类事件能回想起来多少 , 来判断事件发生的概率 , 即根据某事件在记忆中是否“易得”来作判断 , 然而 , 这可能并非此类事件的客观发生概率 。 这种在事件发生概率的判断上出现的偏差 , 被心理学家称为易得性启发 , 或者叫可利用性启发 。
当你在记忆中搜寻“哪个牌子的口红最好用”“哪个色号最好看”时 , 并不是所有的相关信息都能被无偏差地搜索到 , 有一些记忆(比如李佳琦努嘴说“颜色很高级”“嘴巴像果冻”的场景)几乎马上就自动闯入了你的脑子里 , 让你觉得这些好像很好用、很可信;而另一些信息则像被储存在大门紧闭的仓库 , 尽管你努力回想 , 仍然只能看到模糊的影子 。
总之 , 你的记忆并不那么客观 。 直播让一件商品更容易被人想起、记起 , 也就更容易被购买;另一方面 , 这种更容易被人购买的商品也更可能出现在你的身边……这样 , 一波带一波 , “好像全世界都在买它”就可能会变成“你身边的全世界真的都在买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