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购物趋势凸显消费变革( 二 )
巨头激战下沉市场
“杨阿姨给孙女买的羽绒服已经发货了 , 大利媳妇的粉饼显示已经到货了注意查收一下 。 大家可以爬楼领红包 , 明早货品翻新之后我再给大家播新品 。 ”晚上十点半 , 刘玲聚精会神地在手机上摆弄许久 , 在群里发出这样一条微信后 , 终于完成了一天的“工作” 。
家住三线城市山西运城的刘玲今年56岁 , 她既是一名照料孙女起居的奶奶 , 也是一名社交电商“店主” 。 在她建立的200多人的微信群里 , 只要有人购买了她推荐的商品 , 她就能获得电商平台和商家提供的返佣 , 一件商品能获得的返佣平均几元到十几元不等 。
在刘玲身边 , 把“带货”、“种草”作为第二职业的人还有不少 , 有些是刘玲这样退休在家的老年人 , 有些则是做着一份清闲工作的年轻人 。 近两年来 , 阿里、京东、拼多多、网易严选等平台纷纷在社交电商上发力 , 纷纷推出或孵化社交拼购等社交电商平台 , 向二三线城市以下的低线城市以及大城市的普通收入群体伸出触角 。
在江西婺源县 , 时尚感十足的猫头背板和“愿望实现装置”、网红现场直播、线上和明星猜拳游戏……云集了海信、容声、美的、小天鹅、方太等知名品牌的天猫优品“网红店”在县城开业 , 吸引了上万名观众 。
“过去在县城里 , 就算品牌店的货 , 那也不如人家大城市的上新早 , 你今年卖的新款多半是人家大城市半年前里就有的 。 ”一位县城商家告诉采访人员 。 在未来 , 这样在消费体验上的“城乡”差别将随着电商巨头深入下沉市场而逐渐消失 。 (采访人员 孙奇茹)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