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毒无害?健康戒烟? 揭开电子烟的“天使”面具( 二 )

  电子烟商家的另一个“噱头”——传统烟民理想的戒烟辅助手段这一说法 , 也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 。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9年1月发表的论文 , 通过实验对比了尼古丁替代疗法和电子烟对戒烟的帮助效果 。 结果显示 , 电子烟组有18%的人戒掉了传统烟草 , 而尼古丁替代疗法只帮助到了9.9%的人 。 但是在52个星期的周期内 , 电子烟组有80%的人仍在使用电子烟 , 而尼古丁替代疗法组只有9%的人继续使用这一方法 , 说明使用电子烟作为戒烟辅助的人更倾向于长期使用电子烟 。 中日友好医院烟草病学与戒烟中心主任肖丹表示:“虽然普遍认为电子烟的危害比卷烟小 , 但电子烟从出现至今只有不到20年时间 , 目前尚缺乏长期使用电子烟对健康影响的相关研究证据 , 未知风险尚不清楚 。 ”

  复吸率居高不下也在困扰希望通过电子烟达到戒烟目的的烟民 。 小周在浙江杭州工作 , 一直以来都想戒烟 。 他正是因为戒烟才接触到电子烟 。 当时就是相信通过吸电子烟可以戒烟才入的“坑” 。 据小周介绍 , 刚开始吸的时候 , 确实不再想吸传统烟 。 但因为电子烟“不够劲”“不能帮助缓解心理压力”等因素 , 还是回到了传统烟草的“怀抱” 。

  姜垣表示 , 目前国际上对电子烟能否戒烟存在很大争议 , 绝大多数国家并不认可电子烟可以戒烟 。 基于此 , 今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烟草流行报告》明确表示 , 没有充足证据表明电子烟有助于戒烟 , 不建议将电子烟作为戒烟辅助手段 。

  电子烟为什么能吸引年轻人?

  青少年成为最大受害者

  电子烟最严重的问题还不是虚假宣传 。

  “全球范围内电子烟面临的严格监管甚至全面禁令是传统烟草商的联合绞杀 。 ”网络上这种说法颇有市场 。 但实际上这可能只是某些电子烟制造商杜撰并刻意渲染的悲情故事 , 抑或不明真相者的臆想 。

  加热不燃烧类型的新型烟草 , 在中国的主要研发和制造者正是传统烟草制造商 。 烟草专卖法规定 , 卷烟、雪茄、烟丝、复烤烟叶统称烟草制品 。 加热不燃烧新型烟草制品在使用过程中仍是对经过特殊处理的“专用烟叶”进行加热产生烟雾 , 这也是其纳入专卖监管的法律依据 , 在这个范围内并不存在所谓传统烟草商对电子烟的绞杀 。

  绞杀说法不仅没有讲述事情的全貌 , 反而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可能提高潜在的烟民数量 , 甚至将“枪口”瞄准了青少年 。 电子烟出现之初 , 人们期待着它能帮助烟民摆脱尼古丁的困扰 , 达到戒烟的目的 。 遗憾的是 , 这个愿景不仅从来没有实现过 , 反而成为吸引青少年沾染尼古丁的诱饵 。 2016年2月 , 美国国家滥用药物研究所的调查显示:青少年吸食电子烟之后 , 30.7%的人会在6个月内开始吸食可燃烟草制品 。 在吸过电子烟之后 , 青少年更有可能尝试传统烟草 。 电子烟的流行把控烟成果破坏殆尽 。 从发展轨迹来看 , 电子烟与其设计初衷可谓背道而驰 。 电子烟发明者韩力声称发明电子烟是为了帮助人们戒烟 , 但电子烟作为传统香烟的替代品 , 不仅没能帮助戒烟 , 反而让青少年成为电子烟的最大受害者 。

  肖丹指出:“尼古丁会对青少年的大脑发育产生伤害 , 其影响一直持续到25岁左右;在青春期使用尼古丁也会降低脑部注意力 , 容易造成情绪波动 , 影响学习 。 ”

  一组数据令人忧虑:中国电子烟消费群体30岁以下的年轻人成为主流 , 近60%是“90后” , “95后”占比超过20% 。 电子烟为什么能吸引年轻人?

  好玩 , 是电子烟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的关键 。 “电子烟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可玩性很高的电子产品 , 对于“90后”尤其是“95后”这一代互联网原住民而言颇具吸引力 。 我的孩子小时候就喜欢玩MP3之类的数码产品 , 他们对电子产品具有天然的好奇 。 加上电子烟自己包装成潮流时尚文化 , 更容易吸引年轻人的目光 。 诱导青少年是电子烟最大的弊病 。 ”姜垣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