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毒无害?健康戒烟? 揭开电子烟的“天使”面具( 三 )
电子烟俨然形成一种独特的亚文化 。 目前许多电子烟体验店都带有十分年轻时尚的元素:店员打扮偏街头风——带有纹身、棒球帽或者穿着宽松的衣服(视频网站上那些秀电子烟的人打扮也是这样) 。 如果店内有电视 , 你很有可能会看到玩家吐烟圈的视频 , 背景音乐可能是嘻哈或者电音 , 也会出现一些滑板、改装车或街舞的镜头 。 这些无疑对青少年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
“很多年轻人对新鲜事物有浓厚兴趣和好奇心理 , 电子烟产品设计突出个性化 , 更加符合年轻人的消费心理 , 产品外观时尚轻巧 , 形态各异 , 还可以调配多种口味迎合年轻消费者 , 在很大程度上貌似一种玩具而非香烟的替代品 。 电子烟还有一些新奇好玩的功能 , 通过蓝牙和智能手机相连接来实现多种功能 。 一些人把抽电子烟作为一种时尚和乐趣 。 ”侯宏卫说 。
电子烟市场有哪些乱象?
严格监管正当其时
采访人员发现品质参差不齐的各种品牌加热不燃烧烟草烟管 , 在电商平台上可以轻易找到 , 只不过需要消费者购买传统香烟搭配使用 。
此前有媒体援引业内人士说法称 , 电子烟行业的进入门槛极低 , 如今电子烟供应链日臻成熟 , 只需要一个厂房 , 刷一点地板漆 , 买两条生产线 , 请一些工人组装 , 没有检测环节 , 更遑论生产标准 , 几万元就可以开个厂 , 买点原料回来一装 , 直接就可以找客户卖了 。 该业内人士表示 , 从品牌注册到工厂定版再到最终产品问世 , 整个流程不到40天 。
“中国市场在售的电子烟产品 , 原材料选择、添加剂使用、工艺设计和质量控制上由于缺乏有效监管 , 企业随意性较强 。 科技含量不高导致入行的门槛很低 , 很多厂商抱着‘只要能用就行’的心态生产 , 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 烟油泄漏、劣质电池起火甚至爆炸、添加剂中含有的不安全成分 , 这些都造成大量安全隐患 , 不仅让消费者体验不佳 , 更面临直接的生命安全威胁 。 一些可玩性高的电子烟需要消费者自己动手 , 更是增加了安全风险 。 ”侯宏卫说 。
实际上 , 一些电子烟的生产商也在呼吁加强行业监管 , 把电子烟引导到一条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上来 , 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 中国电子商会电子烟行业委员会秘书长敖伟诺此前曾表示 , 对于国家的监管 , 整个行业是非常期待的 。
电子烟到底该怎么监管?危害要如何限制?
姜垣表示 , 目前各国对电子烟的态度差异较大 。 美国一些州和城市正在加强对电子烟的约束和管控 , 印度已经全面禁售电子烟 。 英国则对电子烟比较宽容 , 鼓励电子烟取代香烟 , 但是监管措施十分严格 。 我国应该尽快出台国家标准 , 制定行业规范 , 并加强执法检查 , 让电子烟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场景都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
10月14日 , 《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修订后 , 首次控烟执法的6名被罚烟民中 , 包括1名电子烟烟民 , 这也是中国内地首例电子烟吸烟者被罚 。 在公共场所禁吸电子烟 , 这一次 , “深圳速度”再次领跑中国 。
加重税收也可以有效减少对电子烟的需求 。 欧盟正在考虑增加新型烟草税率 , 而美国已经先行一步:10月25日 , 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批准一项尼古丁电子烟征税条款 , 规定每1810毫克尼古丁电子烟液体将会征税50.33美元 。 以美国电子烟头部企业Juul为例 , 其烟弹尼古丁含量为5% , 有液体0.7毫升 , 要交税1.15美元 。
侯宏卫呼吁:“从全球整体趋势来看 , 对电子烟的监管日益严格 。 中国应该尽快出台电子烟产品从严管制措施 , 制定产品标准 , 规范产品工艺和质量 , 对产品包装、规格、警示语等作出明确规定 , 限制广告和渠道 , 着重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 呵护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未来 。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 对网络平台的电子烟销售渠道也要加大监管力度 , 避免网络成为滋生违法销售电子烟行为的温床 。 要引导电子烟行业有序发展 , 使其融入‘健康中国2030’行动 , 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和消费者利益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