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你怎么看目前中国女性的地位和权利?
叶叔华:这个很难说 。 是不是女性就一定不行?或者女性就一定很好?其实每一个单位都不一样 。 确实也有很出头的女性 , 但平均而言 , 并不觉得女性的地位很高 。
新京报:1950年夏天 , 你23岁 , 想加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 却收到“只招收男性”的回复 , 当时你给时任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写了一封信 , 后来你如愿进入紫金山天文台所属的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工作 。 你在那封信中写了什么?
叶叔华:好像在信中写了五六个“不应该不用自己”的理由 , 大概就说我是读天文的 , 为什么你不用我?我自己觉得自己是可以做各种事情的 。 反正当时很气愤但也不舍得 , 那时紫金山天文台从云南搬到南京 , 路上很曲折 , 仪器损坏了很多 , 到南京之后 , 天文台主要忙着把仪器修好 , 把望远镜装起来 , 都没有办法开展很厉害的工作 。
我写信争取以后 , 倒真的争到了 。 但当时科学院里面的女的确实比男的要少得多 , 男女平等还是相当一段时间后才实现的 , 当然也有女同胞自己抗争的力量在内 。
“我的生活就是天文台”
新京报:在你70余年的天文学研究生涯中 , 最大的突破是什么?
叶叔华:我想应该是做到时间工作的精确度吧 , 受命负责建立中国世界时综合系统 , 确定了如今的“北京时间” 。 说实在话 , 当时我们中国做的比苏联的系统还好 , 自己觉得是真的很满意了 , 其他人也都承认的 。
新京报:听说你现在依然坚持工作日到上海天文台上班 , 是什么支撑你步履不停?
叶叔华:这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 如果不到天文台去 , 我干什么呢?工作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
新京报:现在日常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
叶叔华:我大概是七八点钟起床 , 九点过后到单位 , 下午两点半左右回家 。 回家之后多半看看电视或者文件上的消息 , 一般九点之后睡觉 。 像我们这种人 , 其他工作都不会做 , 我也不喜欢去商店 , 我的生活就是天文台 , 能够这样就很好了 。
新京报:你当下在单位做些什么研究呢?
叶叔华:现在做研究的机会不多了 , 我们都不如这些年轻人 , 你去抢人家的事情也不好 , 但可以帮他们看方向 , 看下哪些事情我们应该争取来做 。 大家都太忙了 , 我比较闲 , 我就会给大家想想看 , 比方说上海天文台的发展方向、可以投力量去做的事情等等 。
新京报:有哪些保持健康的心得?
叶叔华:并没有说一定要吃些、干些什么 。 但我的生活比较规律 , 中午在天文台吃一顿饭 , 天文台有食堂 , 也做得蛮好 , 下午买些菜带回家 。
新京报:你怎么看中国天文学发展的前景?
叶叔华:前景当然很美好 。 以前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 , 我们都可以做到 。 国家现在这么强大 , 有资金又有人力 , 完全可以做些大的事情 。
新京报:在本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 , 你还分享了未来可以从天上取能源的消息 , 能展开讲一讲吗?
【95岁天文学家叶叔华:我已将“玻璃天花板”冲到最高】叶叔华:针对将来的能源 , 大家在会上谈得比较多 。 我就简单讲了两句 , 分享了最近得知的消息 。 简而言之就是从天上的恒星那里取能量 , 这是很厉害的新的方法 。 星星在天上那么多年 , 照样很亮 , 这个能量是非常大的 , 如果人类用这个方式取得能量 , 搬到地面上来用 , 既安全、干净无害 , 又取之不尽 , 用之不竭 。 许多国家多年来坚持试验这项新能源 , 近年已取得有希望的结果 , 但目前尚未成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