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大爆炸:泡沫还是风口?( 二 )


在元宇宙热潮下 , 国内巨头企业同样纷纷动作 。
【元宇宙大爆炸:泡沫还是风口?】9月 , 腾讯天美新项目“ZPLAN”对外招聘多个岗位 。 多家媒体报道称 , 该项目主打社交+游戏 , 团队规模超过千人 , 甚至被“实锤”为腾讯Metaverse项目 。 有消息人士透露称 , 腾讯相关团队正在参与元宇宙开发 , “而且团队的规模可能还不小” 。
腾讯最新的回应也印证了以上消息 。 在11月10日晚腾讯控股2021年第三季度业绩电话会上 , 腾讯CEO马化腾、腾讯总裁刘炽平等高管公开表示 , 元宇宙是个值得兴奋的话题 , 腾讯拥有大量探索和开发元宇宙的技术和能力 , 例如在游戏、社交媒体和人工智能相关领域 , 公司都有丰富的经验 。
10月20日 , 阿里巴巴达摩院XR实验室在2021年云栖大会上正式露面 , 未来其将进一步探索元宇宙领域 。 “元宇宙就是AR、VR眼镜上的整个互联网 。 ”阿里巴巴达摩院XR实验室负责人谭平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 在他看来 , AR、VR眼镜是即将普及的下一代移动计算平台 , 元宇宙可以理解为互联网行业在这个新平台上的呈现 。
百度同样在今年10月正式发布基于百度大脑的百度VR2.0产业化平台 。 马杰表示 , 整套VR2.0产业化解决方案 , 融合了百度在AI领域的领先技术 , 百度期待这些开源开放的技术可以更大限度地应用于元宇宙中 。 此外 , 通过今年的DEF CON CHINA、百度世界大会虚拟会场 , 百度也在积累元宇宙相关的实践经验 。
字节跳动则更是早在今年8月 , 便将VR(虚拟现实)创业公司Pico收入囊中 。 日前 , 字节跳动还投资光舟半导体 , 进一步在硬件层面加码元宇宙布局 。 公开资料显示 , 光舟半导体成立于2020年1月 , 由AR光学专家朱以胜和科学家初大平教授等共同创办 , 聚焦于衍射光学和半导体微纳加工技术 , 设计并量产了AR显示光芯片及模组 , 旗下还拥有半导体AR眼镜硬件产品 。
事实上 , 自7月以来 , 包括腾讯、爱奇艺、阿里巴巴等科技公司已申请多个“元宇宙”商标 , HTC VIVE亦与中国移动咪咕宣布战略合作 , 将共同构建全球领先的5G+高质量XR内容生态 , 让“元宇宙”的概念落地为实 。
多个消息持续轰炸下 , 元宇宙概念股亦持续遭到爆炒 。 自10月29日至今 , 元宇宙概念板块整体涨幅已超过35% , 元宇宙概念股“带头大哥”中青宝(300052)没有一毛钱与元宇宙相关的营收 , 却在两个月的时间里 , 股价上涨了近5倍 。 期间 , 有多家上市公司收到问询函 , 要求进一步阐明与元宇宙的关联、是否通过披露加大元宇宙相关投入的方式蹭热点等 。
“蹭车的这么多 , 真假难辨 。 ”马杰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 在他看来 , 几乎所有人都相信元宇宙将是未来 , 但目前的元宇宙仍处于泡沫阶段 , 并且泡沫或将最快于明年破裂 , “因此行业更需要冷静和务实 , 需要基础设施、市场培育、软硬件发展以及丰富优质的内容建设 。 ”
“任何技术在提出的时候 , 往往都是一个概念 。 概念以后会有炒作 , 炒作以后泡沫会破灭 , 然后到冷静期 , 然后再逐渐发展 。 元宇宙也是一样的 。 ”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高挺向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分析称 , “它(目前)可能只是在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前面的一段路径 。 ”
三大瓶颈
尽管多位业内人士均认为 , 目前元宇宙恐怕是过度热炒了 ,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这个下一代互联网形态充满期待 。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 元宇宙定义了一种新的人和人之间连接的社交方式 , 我觉得这个方式非常值得关注 , ”高挺表示 , “如果元宇宙成形的话 , 它所带来的社交模式 , 与我们目前二维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模式完全不同 , 甚至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