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文化馆加强智能技术服务

家住四川成都浣花溪的刘阿姨今年刚刚退休 , 生活过得多姿多彩:白天出门拍摄手机短视频 , 配上自己喜欢的背景音乐制作分享给家人 。 晚上回家打开“文化天府”云平台 , 边做饭边收听文化馆直播回放的文艺讲座……她说:“一把年纪了 , 总算是搭上了智能技术服务的末班车 。 ”
刘阿姨口中的“智能技术服务”是成都市文化馆对老年群体的服务之一 。 近年来 , 成都市文化馆及下属老年大学收集老人需求、精心设置课程、周密组织线上线下教学 , 甚至为老年群体提供定制服务 , 帮助他们与数字时代接轨 。
从0开始让老年人真正享受智能便利
2020年 ,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 文化场馆闭门数月 , 线上服务成为主要服务手段 。 一方面是数字化服务的飞速发展 , 另一方面也暴露出老年群体对这一新服务方式不适应、社交参与受限 。 “经了解 , 部分老年人不是不想触网 , 而是无从下手 。 要解决数字鸿沟难题 , 既需要他们自己大胆向前迈一步 , 也需要我们积极伸出援手 , 扶一把 。 ”成都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说 。
【成都市文化馆加强智能技术服务】采访人员了解到 , 近年来 , 作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成都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大大提速 , 尤其成都市文化馆经过5年培育的“文化天府”云平台成为了当地家喻户晓的文化信息窗口 。 借助平台的高知晓率 , 文化馆开设了“从0—1玩转智能手机”等课程 , 首先解决老年群体对智能手机的基础认识与了解 。
据悉 , “从0—1玩转智能手机”的直播课程今年7月起准时开播 , 内容涵盖电脑硬件组成、系统设置和维护、软件安装与卸载、常用软件使用、网络安全和网络防骗等 , 从最基础的认识智能手机的系统、操作到用智能手机上网、购物、打车 , 每周一个小板块 , 让老年人真正享受到智能手机带来的便利 。 目前 , 该内容已累计更新11课 , 观看者近1万人次 。
“弥合数字鸿沟既要有速度 , 还要有温度 , 特别是要克服老年人的畏难心理 。 ”成都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 , 在设置课程时 , 考虑到老年人在数字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 老年大学的教师会一对一辅导 , 学员之间也互相打气 , 一同进步 。 同时 , 在日常的文化活动中 , 文化馆也想方设法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 , 如网络购票、智慧就医、智能出行等 , 保证每一位学员不被落下 。
“痛点”变“通点”在数字浪潮中乘风破浪
满足日常所需还不够 , 为了让老年人在数字化大潮中乘风破浪 , 文化馆于今年8月15日开设“从0—1玩转手机短视频”的科普讲座 , 让老年朋友们足不出户也能感受到当下的流行艺术 , 走进当下最新潮时尚的短视频领域 。
在首期课程中 , 四川电视台摄影采访人员尚书就围绕如何用手机拍摄视频、如何让手机视频出彩等问题手把手地教学员操作 , 挨个攻克技术难关 。 老年学员纷纷利用所学把手机相册制作成幻灯片一样的短视频 , 记录下自己的课余生活 。
不仅如此 , 掌握了智能手机技术的老年朋友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 “文化天府”云平台常态化推出的“走近艺术”讲座、《软笔书法》《手机摄影》《中国古典舞》《中国画》《藏族舞》等线上课都成为老人们的 “新宠” 。 观看了几乎所有课程的徐阿姨表示:“子女不能天天跟在身边 , 不会的东西还是得自己去学 , 如今在线上课程里 , 足不出户就学到有关艺术的知识 , 还能随时报名参加线下文化活动 , 别提有多方便了 。 ”
成体系的智能教学让老年人的数字“痛点”变“通点” 。 为提供更多适合老年人的智能服务 , 即将开馆的成都市文化馆新馆还进行了“智慧场馆”“蓉艺教务”等相关探索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