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考验邮政快递配送效率 买得多、送得快已成常态

  11月12日零点 , 在各大电商平台庆贺交易额创新高的同时 , 邮政、快递企业的订单量也纷纷刷新历史纪录 。 据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 , 11月11日全天 , 各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件5.35亿件 , 是二季度以来日常处理量的3倍 , 同比增长28.6% 。 而且 , 令不少消费者惊喜的是 , 今年“双11”的快递比往年快了不少 。

  “我是11日早上5点5分才下的单 , 没想到 , 6点24分EMS就送来了包裹 , 真是很惊喜!”家住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西园的赵女士感慨地说 。

  消费者对快递配送效率的感受是最直接的:10年前 , “双11”买的东西 , “双12”还没到;10年后 , 买得多送得快已成为常态 。 快递行业的发展变化也是有目共睹的:从手写收件人姓名地址到电子运单普及应用、从人工分拣到机器人自动分拣、从爆仓延误到实现分钟级配送 。 支撑快递业务量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的背后 , 则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快递行业各环节的应用和推广 。

  “今年很多快件之所以能当日或次日送达 , 是因为很多预售商品早已提前下沉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北京市分公司速递部总经理王琨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 , 为了缓解仓库和快递在大促期间的操作压力 , 早在11月8日至10日 , 就有9.2万件前置邮件从下沉仓经北京航空邮件处理中心发运至相关网点暂存 。 在“双11”当天 , 客户支付尾款后 , 末端网点便可直接派件 , 大大缩短了“双11”大促期间消费者等待包裹的时间 。

  科技赋能 , 对于提升消费者“双11”体验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 在仓内 , 中通云仓科技依托中通快递集团全国近100个分拣中心仓资源 , 楼上仓储、拣货、打包 , 楼下快递分拨中心发货 , 仓储与配送无缝衔接 , 24小时不间断发货 , 大幅提升了发货效率 , 创造了从打单、拣货、复核打包到出库用时仅5分58秒的纪录;在技术上 , 全国建成了200多个智能化分拨中心 , 无人仓、无人机、无人车逐渐实现量产和规模化应用 , 顺丰、京东、菜鸟等在全国建立多个无人仓;在信息化上 , 圆通速递实现了全链路管控 , 一票快件发出后只要偏离既定时效及路由 , 将自动预警到管理节点 , 加快问题快件的前置处理 , 提高客户体验……

  在整个寄递环节 , 末端派送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 有消费者感叹惊人收货速度的同时 , 也有人抱怨“我的快递怎么还没有发货” 。 为了做好旺季保障工作 , 国家邮政局在“双11”之前就提出 , 要实施“错峰发货、均衡推进”机制 , 根据各企业的寄递承载能力 , 协调主要电商平台适当延长“双11”发货周期 , 有计划性地推单放量 , 并严格控制发货量峰值 , 确保服务质量 。

  11月12日 , 日投递快件量前10的城市排行榜出炉 。 国家邮政局提醒广大消费者 ,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苏州、杭州、东莞、天津等地区 , 预计11月20日前 , 快递服务压力较大 , 快件可能出现时限延长情况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吉蕾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