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赵斌从去年3月入驻B站 , 如今粉丝也超过10万 。 作为自然科学领域的老师 , 他制作的视频内容主要是带观众读高级科普杂志(Nature和Science , PNAS)的最新文章 , 其中4月份关于碳中和话题的一条视频 , 获得46万播放量 。
“许多大学生觉得这些杂志很牛 , 但自己并没有真正看过 , 我逐字逐句地翻译 , 就是想让大家看看 , 最牛的杂志其实也会谈非常普通的话题 , 但谈论的角度和创意总是让人觉得很新颖 。 借用这些杂志 , 表达我想表达的内容 , 做有深度的作品 。 ”
文章图片
来源 / B站@复旦赵斌 燃财经截图
去年疫情期间 , 赵斌在B站也上传了课程《景观生态学》 , 当时粉丝不多 , 但有人在留言里“催更” , 这促动了他 。
原来 , 他所在的生态学专业 , 每年招生很少 , 最多也就十几个人 , 为了不浪费花心思准备的课程 , 他会上传到不同网站 , 如中国大学MOOC(慕课) 。 “我刚开始本来就是要寻找一个辅助教学的地方 。 我之前接触过各种不同的教学网站 , 至少不下十种 , 但这些网站 , 只不过将传统教学内容通过视频来表达 。 但是我觉得 , 新媒体时代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 应该充分寓教于乐 ,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 ”
赵斌发现 , B站讨论的多样性更高 。 线下课堂的学生 , 一般是本班同学 , 基础和背景相似 , 实际上不乐意互动 。 但是 , 如果将讨论放到B站上 , 就有不同的学生参与进来 , 各种观点、各种角度 , 跨时空、跨专业、跨年龄的讨论 , 更能激起学生的讨论热情 。
目前 , 他不仅自己做一些视频 , 还要求选修课程的同学们也做视频 , 并将学生作品也放到B站上播放 。
02
成为下一个“罗翔”?
毋庸置疑 , 从MOOC形式的免费公开课 , 到得到的付费泛知识音频 , 再到现在B站等短视频平台的泛知识传播 , 互联网的知识共享正在进化 , 从大学教师到普罗大众 , 都在参与到知识分享之中 。
陈超指出 , “早期的公开课照搬线下课程 , 甚至比课堂更枯燥 , 没有改变知识生产模式 , 而得到的音频知识分享 , 又有‘精英筛选’的过程 , 通过包装而上市的 。 但B站这些平台不一样 , 谁都可以分享知识 , 且优秀作品也是大家喜欢的 , 因为就是他们选的 。 ”
他形象地称这一代的知识共享是“选民投票”的过程 , 是自下而上的、完全由市场决定、去选择的内容 , “所以现在的内容 , 有知识性的特质 , 有干货 , 同时趣味性一定要强 , 形式相对活泼 , 可以说 , 互联网在改变知识传播的手段 。 ”
罗翔的课程 , 因为段子多、金句足、知识性强 , 在他未入驻短视频平台之前 , 就已经风靡网络 , 如众所周知的《法外狂徒张三的传奇人生》 。 也因此 , B站邀请他注册账号 , 入驻两天粉丝即破百万 , 其首条视频至今已有1400万+播放量 。 可以说 , 罗翔靠的就是自身实力 , 被网民“选出来”的一代硬核网红 。
文章图片
来源 / B站 燃财经截图
短视频博主 , 都有成为网红的梦想 , 而这在高校教师身上 , 是“权威”与“世俗”的矛盾 。 作为B站唯二的千万粉丝UP主之一 , 显然 , 短时间内难以有大学教授能赶超罗翔 。 自然科学、哲学、文学等学科 , 相对于有很多案例故事的法律 , 还是较难出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