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B站“争抢”大学教授( 四 )


宋浩想得很简单 , 在B站做UP主 , 是进一步实现传播知识的使命 。 “每天有30万次播放 , 如果一个人看两个视频 , 那就是每天15万人学习我的数学课 , 而大学老师上课 , 一周最多普及到1000个学生 , 这个数据对比非常直观 , 我对知识传播的贡献 , 远远超过线下 , 影响力是很大的 。 ”
互联网知识共享 , 终究是一件极富时代意义的事情 。 陈超表示 , “一来 , 互联网技术手段 , 重新分配我们现实中、空间上不平等的教育资源 , 比如有人在我的视频下面留言说 , ‘听到上海交大的课程 , 相当于我也上了上海交大’ 。 第二 , 知识的生产与分享 , 也从精英手上逐渐转移到普通大众手上 , 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利 。 ”
“但在具体制作视频的过程 , 我也有反思 , 互联网知识共享也有弊端 。 作为知识性分享UP主来说 , 可能会特别迎合流量 , 为了增加粉丝 , 在这个基础上变现 , 改变自己的生活 。 这种完全流量驱动的做法 , 可能促使他们选择一些擦边性的话题 , ‘知识’的质量也就会受到侵蚀 。 ”
赵斌不反对在B站做“有趣的”内容 。 “既然来到了B站 , 就应该与纯课程网站不一样 , 所以也会做一些vlog之类的东西 。 我觉得评判一个人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最佳方式 , 就是看他能否用简单的话将专业性的内容描述出来 , 让外行也能听懂 , 而且还觉得很有趣(任何知识 , 听懂了就会觉得有趣) , 并乐意参与讨论 。 ”
“不要将知识的门槛修得太高 , 要让知识走下神坛 , 也是我一直在追求的 。 ”
不过 , 赵斌也明确表示 , 作为老师 , 不能提供观众喜欢但他觉得不妥的内容 , 这最后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 , “用他们喜欢的方式 , 告诉他们我想传递给他们的内容 , 内容的选择权同时在我和学生手里 。 ”
戴锦华在接受GQ报道时也提到 , “特别要警惕的是 , 绝对不能够因为媒介形式的改变而简化思想 , 绝对不能做迎合与取悦大众的任何预设 。 知识并不崇高 , 但是知识是严肃的 , 思想更是严肃的 , 我们得认真地去对待 。 ”
03
短视频知识布局
七七平时是个影迷 , 在B站刷到戴锦华的短视频后 , 感到很惊喜 。 戴锦华在视频里提到 , 其与B站联合推出了课程《戴锦华大师电影课:性别与凝视》 , 她点进去看了课程目录 , 感觉很喜欢 , 立刻花129元购买了该课程 。 “以前也在豆瓣时间上买过戴锦华老师的音频课程 , 这个视频课程感觉更好 , 价格也不贵 , 值得一买 。 ”
日前 , B站还推出课堂2周年活动 , 以专题形式售卖高校教师、学者、专家等主讲的泛知识课程 。 从知识共享走向知识付费 , “B站大学”初见规模 。
抖音B站“争抢”大学教授
文章图片

来源 / B站 燃财经截图
今年以来 , 抖音也在泛知识内容方面加大输出 。 9月开学推出抖音开学公开课 , 邀请了戴锦华等8位名师 , 在抖音直播包括电影、文学、设计美学、病毒学、天文学、大气物理学等领域的课程 。 10月底 , 抖音宣布与中国科协的创新品牌“科创中国”一起 , 打造每月两期的全新栏目《院士开讲》 , 来自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们将分享科学知识 。
对于知识变现 , 目前B站的高校教师主要依靠流量变现、售卖课程 , 而在抖音可能植入书籍等产品的广告 。
宋浩对燃财经表示 , 他从8年前开始录制课堂视频 , 投入设备费用超过10万元 , 花费的时间成本也极大 , 每个上线视频可能要录上四五次 。 但对于变现 , 他认为不是必选项 , “我也是这两年才红的 , 假设不红、流量不大 , 前6年我也已经投入了 , 现在就是说我努力的方向是对的 , 是比较好的模式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