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再看微软业务调整 领英中国未来怎么走?( 二 )


根据收购时的承诺 , 领英进入微软阵营之后保持着独立运营 , 而领英中国依然是直接与总部沟通 , 而不属于微软中国业务 。 这种“放手”也让领英得以继续保持增长活力 。 微软收购五年之后 , 领英全球用户翻了一倍 , 营收规模增长了近两倍 。 微软2021财年第四财季财报显示 , 领英本财年营收突破了100亿美元的里程碑 , 同比增长了27% 。 而且 , 接近一半的增长都来自于美国以外的全球市场 。
虽然专注职场社交的领英并不像Twitter那样时时成为新闻焦点 , 但领英实际上却是营收仅次于Facebook的美国第二大社交巨头 , 其营收规模更是Twitter和Snapchat的两倍多(基于两家公司2021财年营收预估) 。 中国人的老话“闷声大发财” , 或许形容领英也非常恰当 。 值得一提的是 , 领英的营销解决方案(网站广告和信息流广告)在过去五年增长超过了五倍 , 已发展成为全球前三大B2B数字化广告平台 。
那么 , 既然领英中国业务增长不错 , 那么微软和领英为什么还要放弃中国的社交业务呢?这其实并不令人意外 , 也很好理解 。
虽然领英为了在中国市场运营作出了很多努力 , 但在中美两国关系陷入低谷 , 作为唯一一家在中国运营社交媒体的美国互联网公司 , 领英不得不时时陷入尴尬的两难境地 。 如果继续在中国运营社交业务 , 可能会在两个市场都面临负面影响 。 结束中文的领英社交网站 , 或许是微软和领英最现实的解决方案 。
不过 , 结束中文社交网站 , 并不意味着领英会就此放弃中国市场 。 他们只是结束一个可能有麻烦的业务 , 专注于更有营收潜力的业务 。 实际上 , 这也不是领英中国第一次进行业务调整 , 他们此前就在试水之后曾结束了本地化业务赤兔 。
领英还没有公布具体的中国市场发展战略 , 所以只能从他们当前的业务和营收进行合理推测 , 看看放弃社交业务之后 , 领英中国还能做什么?
不妨来看看领英的营收模式 。 他们的营收大体包括几大部分:1、面向个人用户的订阅服务 , 订阅之后可以获得更多的网站功能支持;2、面向企业用户和招聘猎头的服务产品 , 包括人才解决方案 , 学习与发展 , 营销解决方案 , 等等 。 在领英的营收来源中 , 企业用户贡献了大部分的营收 。 帮助企业和雇主招聘合适的人才 , 进行人才培训和发展服务 , 提供营销解决方案 , 这才是领英的主营业务 。
换句话说 , 虽然领英表面上是一家拥有7.74亿用户的社交网站 , 但本质上是一家2B的企业人才与营销服务提供商 , 他们的服务客户与营收来源是网站上的5800万家企业用户 。 在财富500强企业中 , 有97%是领英服务的客户 。
Shroff和陆坚在声明中提到了未来领英中国的发展方向 。 “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用户 , 在充分依托全球平台优势的基础上 , 未来我们将更加专注地帮助用户连接职业机会 , 协助雇主找到理想的候选人 。 因此 , 我们决定对目前的战略进行调整 , 于今年内发布一系列全新的产品及服务 。 它将专注于提供‘连接职业机会’的价值 , 不再涵盖用户原创内容的发布与互动功能 。 ”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 也是在疫情中为数不多能够继续保持增长的国家 。 互联网巨头微软更是绝无可能放弃中国这块巨大的市场 。 2020年微软总裁Brad Smith公布的数据显示 , 微软的中国营收占比只有2% , 年营收只有20亿美元 , 还有巨大的挖掘空间 。
虽然未来不会再有社交网站 , 但领英中国依然还有5500万职场用户和36万家企业用户 。 和母公司微软一样 , 领英的本质是一家大数据公司 , 是一家帮助职场人提供不同职业发展阶段服务的职场服务平台 。 相比诸多望中国市场却无法进入 , 或是在中国市场无奈败走的其他美国互联网公司 , 领英中国业务已经算是美国互联网公司屈指可数的耕耘中国成功案例 , 而且始终保持着稳定增长和盈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