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 每月评估推动】“将垃圾分类与科技相融合 , 与教育相融合 , 让孩子们体验到快乐 , 带动家人参与到这一活动中 。 ”南开区博创园的科技企业英赛迪科技有限公司 , 日前将垃圾分类智能机器人等最新高科技产品带到南开区中心小学 , 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科普课 , 在孩子们的心中栽下种子 , 提高他们的生态环保意识 。
今年以来 , 南开区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 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 , 推行“楼层撤桶”“撤桶并点建箱房”“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引导”等模式 , 收获良好效果 。
“按照‘三公开两随机’的原则 , 对全市16个行政区 , 254个街道 , 4843个社区、村进行了全覆盖评估 , 实地检查公共场所2889个、公共机构6756个、经营区域9452个 。 ”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透露 , 在10月份生活垃圾分类量化评估中 , 位列前三的分别为滨海新区、南开区和武清区 , “近期 , 全市各区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生活垃圾分类 , 呈现出宣传力度大、公共机构落实分类要求、垃圾箱房建设进度加快和值守队伍不断扩大等特点 , 在执法方面 , 10月份全市共查处垃圾分类问题167起 , 处罚金额5.53万元 。 ”
数据显示 , 目前 , 全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垃圾箱房共498个 , 各区不断加快在建箱房和点位升级的建设进度 , 力争在年底前按住建部要求完成任务 。 同时 , 本市通过城管系统党员干部下社区、聘请第三方企业和发动志愿者服务等形式 , 充实盯桶巡查员队伍 , 帮助群众正确分类投放垃圾 , 全市实现盯桶值守的点位已经有363个 , 其中滨海新区数量最多 , 达到99个 。
据介绍 , 根据本市《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方案》 , 到今年年底 , 将在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全覆盖的基础上 , 建成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精品示范街道和乡镇 。 《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配套制度基本完善 , 全市建成区厨余垃圾收集、运输、处理能力满足需要 , 推进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合理布局 , 建成可回收物数据信息统计制度 , 将回收统计数据纳入生活垃圾统计内容 。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 全市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 ,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 因地制宜 , 稳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
本报采访人员 刘超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