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创原共性技术研发平台见成效( 二 )


制定“揭榜挂帅”“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等工作指引 , 支持在秦创原先行先试 , 是省科技厅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 推动“两链”融合的重要举措 。 “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支持高校、院所和企业在秦创原窗口区组建创新联合体 , 联合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 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关键核心技术 , 开展研发攻关与创新突破 , 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 ”陕西省科技厅厅长孙科表示 。
共享 , 赋能产业发展
光子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具有巨大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
陕西拥有西安光机所、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军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一批光子学科健全、特色鲜明的高校院所 , 孵化出了以炬光科技、中科微精、奇芯光电、唐晶量子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内领先企业 , 产业发展迅速 。 但是 , 光子产业重点环节仍存在“卡脖子”瓶颈 , 亟待突破 。
在中科院西安分院院长、中科院“大规模光子集成芯片”战略科技先导B专项首席科学家赵卫看来 , 建立陕西省的光子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 通过灵活有效的协同创新 , 开展产业前沿技术研究与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 是突破瓶颈的重要出路 。
5月13日 , 陕西省光子产业创新联合体成立 。 陕西省光子产业创新联合体是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光子产业发展的系列工作部署 , 由陕西省科学院整合光子产业相关企业 , 联合西安光机所和西安交通大学等省内光子技术优势创新单位组建而成 。 “陕西省光子产业创新联合体将开展对光子产业的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和整体部署 , 打造‘政产学研’多方融合的光子技术与产业新型研发机构 , 推动陕西光子产业‘政产学研’各主体战略思想统一、战略部署协同、战略任务联动 。 ”赵卫介绍 。
顶层设计、整体部署、协同发展是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的核心 。 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搭建公共测试服务平台 , 建立集成电路测试、功率器件测试、射频器件测试、电子元器件失效分析和DPA等功能 , 开展行业五大类公共测试和服务 , 整合省内重要测试单位 , 为企业提供集成电路测试服务上百次 , 提升了现有测试资源利用率 , 实现“一站式”测试服务能力;秦川机床(西安)技术研究院在机床行业可靠性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突破 , 并得到推广应用 , 建立为行业服务的“机床医院”和机床技术诊断与质量评价体系 , 开展可靠性设计技术、主要零部件综合性能与可靠性评估 , 提升机床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西安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利用台式扫描电镜、离子减薄仪、摩擦磨损试验仪等检测设备 , 开展金属材料行业检测服务 , 建成分析测试中心、腐蚀评价中心和高性能计算中心 , 为金属材料行业的检测评价提供实验条件 。
培育 , 强化内生动力
在秦创原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的带动下 , 先进稀有金属材料、光子产业、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档数控机床领域潜力不断释放:
今年6月 ,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控股的西安凯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科创板成功上市 。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是陕西省先进稀有金属材料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牵头单位 , 依托西安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集聚整合相关科研力量和创新资源 , 带动上下游优势企业、高校院所共同参与 , 推动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迈上新台阶 , 走向高质量发展 。
11月1日 , 莱特光电成功通过科创板2021年第80次上市委员会审议会议 。 这是继今年9月炬光科技首发过会科创板后 , 光子产业链诞生的又一家科创板企业 。 截至目前 , 陕西已有100余家光子技术企业 , 形成了光子制造、光子信息、光子传感、生物光子等几大产业集群 , 会聚了一批全球光子产业领军人才 。 陕西光子产业优势资源不断集聚 , 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 预计到2023年 , 将实现千亿级产业规模目标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