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始终强调把发展生产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 , 保证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任务 。 坚持以人为本 ,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 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 ,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 , 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 。 以人为本被深深镌刻进改善民生福祉、维护群众利益的目标和行动中 。 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到今天提出的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 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 , 无不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 这些以人为本的思想 , 都被作者深植在了码链思想中 。
作者在阐述他发明创造的专利技术体系 , 如何将现实空间的社会体系通过数字化抽象表达到网络空间 , 如何搭建数字人物联网模型、建构码链模型的数字社会生态、构建物格数字经济体系等一系列研究成果中 , 始终围绕着“以人为本”这一码链思想的核心 , 引领着读者在阅读这本专著时 , 去深刻领会码链技术、码链体系造福人民 , 为构建数字社会以人为本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终极目标 。
以人为本思想在《码链—大变局中遇见未来》的呈现
徐蔚在书中阐述说 , 数字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映射 , 是物理的现实世界的数字化呈现 , 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以后 , 信息起主要作用的社会 。 信息化社会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 , 以信息资源为基本发展资源 , 以信息服务性产业为基本社会产业 , 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基本社会交往方式的新型社会 。 而基于IP为底层构建而成的互联网 , 由于不能一一映射现实空间 , 真实反映人类社会的行为 , 对人类社会而言 , 只是个真实世界中的人类行为与虚拟世界没有任何映射和对应关系的虚拟世界 。 而码链 , 正是在人类社会的科技发展开始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 , 并清晰地认识到所有的科技发展都必须以服务于人类为原则 。 如果违背这一原则 , 科技的发展将可能导致人类生存空间被挤压 , 从而剥夺人类生存的基本权利 。 如任由人工智能发展 , 机器控制世界 , 或许终将由人工智能机器取代人类在社会中的活动 。 这样的技术并非是人类所愿 , 更超越了当下人类对智能社会的认知 。
西方盛行的《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书中对人类的终极命运 , 表达出了惊人的预测:“人工智能和生物基因技术正在重塑世界 , 人类正面临全新的议题 。 生命本身就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 , 生物本身就是算法;计算机和大数据 , 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 。 未来 , 只有1%的人将完成下一次生物进化 , 升级成新物种 , 而剩下99%的人将彻底沦为无用阶级!” , 即“1%少数人通过生物基因、注射芯片、升级为半人半机器” , 而其他人将被淘汰!
徐蔚认为 , 要在数字社会做到“以人为本” , 就是要让每一个人而不是少数人才能在数字化的网络空间找到创造价值的方式 , 为此 , 徐蔚基于他创立的码链思想 , 为未来已来的数字社会做出了“以人为本” , 实现人类在数字社会里数字化管理的顶层设计 。 即把所有人 , 从电脑、屏幕前解放出来 , 把三维世界的人 , 提升为四维世界的数字人 , 让全世界每一个数字人、针对每一个物的每一次行为 , 都形成一个唯一的码(包括但不限于一维码 , 二维码 , 多维码 , 光学点阵图) , 这个码具备多维度和唯一可识别的5W行为:即时间、地点、人物 , 什么人在什么地方 , 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情 , 全世界都可以知道的多种识别ID(由于采用数字人模型 , 可以规避个人隐私保护) , 数字化行为可追踪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