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链思想是《码链-大变局中遇见未来》作者徐蔚 , 基于扫一扫发明的码链组合专利体系 , 融合“以人为本、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世界大同”的东方哲学思想与现代科技创立的 , 用于指导人类社会如何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 , 将人类的社会活动通过数字化映射并迁移到信息社会、数字世界的产物 。
徐蔚阐述说 , 未来已来的信息社会是建立在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之上的 , 为此要将现实空间的社会体系抽象表达到网络空间 , 并通过信息系统开发建设 , 在网络空间建立起支撑各行各业的一体化信息执行环境 。 其基本运行模式为:将现实社会的信息活动(包括信息获取、处理、存储、传递以及从问题到决策的过程)通过数字化 , 提升到网络空间实现跨越时空的高速、高效运行 , 并将信息处理结果落地到现实空间达成精准、高效的实施 。 而“人”是人类社会的核心 , 所有从网络空间到现实空间映射的接入、链接、传播 , 都要以人为中心 , 而非元宇宙炫耀的“虚拟成像、数字孪生” 。
在大变局中遇见未来的码链 , 无论是在其发明创造的组合专利技术 , 形成的码链理论 , 还是基于专利体系架构的信息化社会的数字生态 , 构建的数字经济模型 , 均秉持了“以人为本”这一核心思想 , 而非以机器为本 , 以算法为王的互联网思维 。 要读懂由研究出版社出版《码链-大变局中遇见未来》这本专著 , 首先要读懂作者创立的 , 核心为“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 。
码链“以人为本”思想溯源
在哲学上 , “人”这个概念 , 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 。 因此 , 以人为本 , 要么是相对于以神为本 , 要么是相对于以物为本 。 西方早期的人本思想 , 主要是相对于神本思想 , 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 , 用人权反对神权 , 强调把人的价值放到首位 。 中国历史上的人本思想 , 主要是强调人贵于物 , “天地万物 , 唯人为贵” 。 在现代社会 ,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 , 作为一种发展观 , 人本思想都主要是相对于物本思想而提出来的 。 “本”这个概念 。 在哲学上有两种理解 , 一种是世界的“本源” , 一种是事物的“根本” 。 以人为本的“本” , 是“根本”的本 。
以人为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 。 早在2000多年前 , 管仲在《管子》一书就说过:“以人为本 。 本理则国固 , 本乱则国危 。 ”与《诗经》齐名的《书经》则说:“民为邦本 , 本固邦宁” 。 孟子强调“民为贵” , 《孟子·尽心》说:“诸侯之宝三 , 土地、人民、政事 。 ”“民为贵”也就是以人为本之意 。
文章图片
徐蔚在《码链-大变局中遇见未来》的三章专篇阐析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 他认为 , 中国的儒、道都很重视未来发展 , 但儒家思想侧重于“人和人”的关系 , 即通过“仁义礼智信”来规范和稳定社会秩序 。 而道家思想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 即人一定要配合天道 。 道 , 是内生的规律性 , 是生生不息、自然循环的真正科学的根本 。 有“道”无“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 以“道”驭“术”术必成;离“道”之“术”术必衰 。 无论世上多么厉害的“法术” , 如果不遵循“道” , 违反自然规律 , 就是自作孽 , 不可活 , 都会受到老天爷惩罚的 。 西方主导的只注重“术”和“利” , 把“道”搁置一边是造成今天科技畸形发展的根源 。 这充分说明 , 科学是有“阶级性”的 。 其实 , 国外也有很多科学家、学者都很钦佩道家的科学意义 。 如果中国的科学能够沿着道家思想的轨道推进 , 也许早已展开了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画卷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