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娅带货的零食发霉!三只松鼠再陷食品安全风波,市值已蒸发200亿( 二 )
从“增收不增利”到“增利不增收” , 这是三只松鼠战术调整的结果 。
三只松鼠以流量起家 , 但随着流量成本越来越贵 , 电商平台费用越来越高 , 三只松鼠的利润也随之被蚕食 。
财报数据披露 , 2018年至2020年 , 三只松鼠用于电商平台推广的推广费和向电商平台缴纳的平台服务费持续高增 , 分别为3.93亿元、6.60亿元和9.61亿元 , 2019年和2020年同比增速分别达67.90%、45.53% , 均远高于同年营收增幅 。 时至2021年上半年 , 该费用已经高达7.21亿元 。

文章图片
图3/4
而从2020年开始 , 三只松鼠将更多关注点放到了公司盈利方面 。 三只松鼠对SKU(在零售管理中通常指“单品”)进行了持续缩减 。 在8月份的调研活动信息中 , 三只松鼠称 , 公司已完成约400个SKU的缩减 , 长期来看 , 会维持在400-500SKU的动态平衡 。
SKU的减少 , 使其营收受到了折损 , 同时也让三只松鼠的盈利能力得到优化 。 2021年上半年 , 三只松鼠线上营收占比最大的平台——天猫旗舰店 , 收入为12.25亿元 , 同比减少了26.8% 。 但目前来看 , 三只松鼠仍未达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的平衡 。
市值缩水200亿元 , 股东持续减持
上市初期 , 三只松鼠股价上演十一连板 , 从发行价的14.68元/股来到54元/股 , 涨幅超过3倍 。 此后 , 其股价继续高歌猛进 , 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再度接近翻倍 , 2020年5月最高股价触及91.09元/股 , 最高时总市值接近360亿元 。
但2020年6月以来 , 三只松鼠股价持续下跌 , 2021年3月份跌至最低的34.01元/股 , 跌幅超过60% 。 截至11月15日收盘 , 三只松鼠报39.88元/股 , 最新市值只有160亿元 , 较高点缩水200亿元 。

文章图片
图4/4
产品质量问题频出 , 业绩增长乏力 , 股价滑坡……三只松鼠的“多事之秋” , 大股东却在无情撤离 。
三只松鼠三季报显示 , 公司第二大股东NICE GROWTH LIMITED及其一致行动人GAO ZHENG CAPITAL LIMITED分别减持0.52% 。 上述两家公司均为IDG旗下基金 。
IDG资本自三只松鼠成立之初便参与了天使轮投资 。 此后三只松鼠的A轮、B轮、C轮及战略融资中 , 均有IDG资本的身影 。
2020年7月 , 三只松鼠上市满一周年后股票解除限售 , IDG旗下基金在当月就套现了5.08%的股份 。 从解禁期至今 , NICE GROWTH LIMITED持股比例已经从上市之初的20.61%减持至17.38% , GAO ZHENG CAPITAL LIMITED持股比例从4.22%减持至0.99% 。
根据三只松鼠于9月30日晚间发布的股东减持的预披露公告 , NICE GROWTH LIMITED和GAO ZHENG CAPITAL LIMITED还将在未来6个月内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2406万股 , 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6% 。
徐新掌舵的今日资本旗下的第二大流通股东LT GROWTH , 同样作出减持动作 。 其从2020年三季度末至2021年三季度末减持约2%的股份 , 套现数亿 , 后续也有进一步减持计划 。
股东连续减持 , 市场解读为资本或许已经失去对三只松鼠未来发展的长期信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