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的风水格局 荆山五千年风水( 三 )


荆州的风水格局 荆山五千年风水

文章插图

大禹治水是夏王朝建立的重要事件,《史记?夏本纪》中对大禹治水于荆山同样有着具体记载“道九山:汧及岐至荆山”“熊耳、外方、桐柏至于负尾;道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 。虽然,大禹治水的具体地理位置,通过《史记》中并无法确认,但其记载的大别山、桐柏山、荆山是淮河流域至今沿用的山名,所隐含的中华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所不可忽视的地理坐标 。河流可以改变,人可以流动,政权可以变迁,而屹立的大山是永恒不变的标志,这些才是我们追寻中华远古历史文化所依赖的地理坐标 。
荆州的风水格局 荆山五千年风水

文章插图

在《史记?封禅书》中,司马迁同时实录“黄帝时万诸侯,而神灵之封居七千 。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 。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 。黄帝且战且学仙 。” 。让我们清楚远古天下名山有八个,三个位于后世所谓的蛮夷地区,具体是哪三个名山位于蛮夷地区,司马迁没有交代,这也是笔者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 。
分立淮河东西两岸的涂山、荆山,正是位于即可称为南方蛮地,也可称为东方夷地的中国东南地区 。对于东周和西汉的史官和现代中国北方的历史学者,你可以区分淮河涂山与荆山是属于蛮地还是属于夷地呢?只能以“蛮夷”来模糊称谓之 。显然,《史记》记载的“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的荆山,只能是位于蛮夷地区的淮河荆山,而不会是“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 。
荆州的风水格局 荆山五千年风水

文章插图

淮河作为中国南北分界线,淮河沿线以及淮河中游两岸的涂山与荆山,是南方人眼中的北方中原地区,也是北方人眼中的南蛮地区,西方人眼中的东夷地区 。在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变迁中,淮河涂山荆山地区,分别为中原的宋国、南蛮的楚国、东南东夷的吴国越国所拥有的领土 。因此,在五千年的不同历史时期,淮河涂山、荆山地区拥有不同的身份与称谓,中国地区与蛮夷地区、淮夷地区都可名正言顺加之于身 。
荆州的风水格局 荆山五千年风水

文章插图

综上所述,探寻中华文明五千年发展历程,“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 。中国文献典籍记载的“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启居荆山下” “夏之兴也以涂山” “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也 。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水经云:淮水出荆之左,迂回以入涡,麓高水汇为患,禹凿荆涂二山之峡,使淮出于其间,水乃安流 。所凿处有遗迹,冬月可见 。”“按名胜志谓,淮水初从荆山西麓迂回入涡,禹疏二山水乃安流”“断梅谷在荆涂二山间,或曰二山本为一脉,禹以桐柏之流泛滥为害,乃鑿山为二以通之,今两山之间有断梅谷,滨淮为胜 。”等等的真实性历史性 。通过对这些中国文献典籍史料的辩伪存真,无不向我们后人展现以黄帝世系为代表的夏启之父禹,“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 。”在淮河涂山荆山地区一脉相承的华夏文明 。(作者:赵辉)
荆州的风水格局 荆山五千年风水

文章插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