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字建设“智慧城”——湖北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解读

湖北日报全媒采访人员 廖志慧 通讯员 吴芸 肖竞佳
“双十一”看直播抢货、出门扫一扫“健康码”、通过视频会议在线讨论工作、在商场询问智能机器人“哪里有好吃的”、回家前先请“智能管家”打开电饭煲煮饭……以5G、线上交易平台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 , 正在湖北高速发展 。
“十四五” , 湖北数字经济如何布局?11月11日 ,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对《湖北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进行了解读 。
九大任务重磅布局
【用数字建设“智慧城”——湖北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解读】“打开空调 , 打开电饭煲 , 调好洗澡水温……”伴随着5G、6G技术的发展 , 数字经济赋予的众多数字场景 , 展现着各种新气象 。
“十四五” , 这样的场景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 《规划》提出 , 加强5G技术创新应用 , 面向超大连接、超高速率、超高流量密度、超低时延等关键业务需求 , 构建“5G+”垂直行业应用场景 , 加快推动“5G+工业互联网”“5G+智慧工厂”“5G+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5G+教育”“5G+医疗”“5G+文游”等应用场景落地 。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 《规划》提出了数字经济建设的九大任务 , 主要从四个层面进行布局 。
从设施、数据、技术层面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底座 。 这当中 , 打造湖北“光立交”令人期待 。 《规划》提出 , 发挥湖北在新一代光通信领域的技术和产品优势 , 面向智能制造、超高清视频等业务应用新需求 , 加快建设大规模光通信系统 , 建构全光传输网络 。 前瞻布局6G未来网络、量子信息、可见光无线通信、空天科技等领域 , 集中突破高级机器学习、类脑智能计算、量子智能计算等跨领域基础理论研究 , 重点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建立基础技术体系 。
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层面建设数字经济主体骨架 。 包括建设5G全连接工厂、探索建立全省汽车制造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等 。
从大场景、大应用层面打造数字经济需求侧动力 , 部署“推进新时代城乡高效能治理”的主要任务 , 强调新型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智慧社区、智慧园区等场景建设 。 《规划》提出 , 建设湖北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 , 建立一套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的电子化、智能化农产品安全监控体系 。
此外 , 《规划》还从数字化改革层面释放数字经济发展的制度红利 , 部署“全面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的主要任务 , 强调以推进武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为契机 , 探索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 。
打开民生“新赛道”
给机器人装上聪明的“大脑”和“慧眼” , 它每小时可以处理500个处方单 , 发药速度2500盒/小时 , 自动补药800盒 , 8秒可以完成一个订单 , 相比以往传统发药流程效率提高3倍 。 这是库柏特零接触式智慧药房发生的一幕 , 也是智慧医疗的神奇魔力 。
大数据预判、智能诊断、辅助医疗……当数字技术融入诊疗各个环节 , 智慧医疗发展正在提速 。
在政务服务领域 , 数据赋能像一只“看不见的手” , 打通了部门跟部门间的数据壁垒 , 提高了数据的共享质量 , 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 。 “十四五” , 我省将构建“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融合创新的发展格局 , 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全面治理一座城” 。
这张“数字之网” , 将随时随地为市民提供触手可及的便利服务 。
《规划》提出 , 我省将大力推动新型智慧城市群发展 , 鼓励各城市之间通过数据共享推进管理服务协同 , 建设武汉城市圈、“襄十随神”“宜荆荆恩”三大新型智慧城市群 , 树立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意义的新型智慧城市标杆 。 这意味着 , 在交通出行、教育医疗、购物消费、居家生活、旅游休闲等场景 , 智慧停车、智慧医院、智慧校园、智慧社区和智慧景区等一批“新场景”将更多地应用示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