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采访人员:董兴生 每经实习采访人员:朱鹏 每经编辑:刘艳美
进入短视频世代 , 影像创作不再是业内人士的专属 , 关于城市的镜头也从著名地标转向日常街道 。 “短视频作者从身边的视角去感受城市 , 创作出带有草根性和风俗化风格的内容 , 他们各自从不同角度去表现了城市的迷人之处 。 ”
11月16日晚 , 在成都举行的“中国·成都 蓉光短视频高峰论坛暨颁奖‘云’盛典”上 ,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任仲伦以“用好短视频 , 助力城市形象”为主题 , 分享了他对短视频在构建城市形象中作用的思考 。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 , 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因为短视频而为人所熟知 。 人们透过短暂的影像折服于遥远的城市魅力 , 后者往往也会成为新晋旅游热门地 。 “短视频既是符合当下我们生活节奏的表达形式 , 同时也展示了创作者们对生活、对生命以及对周遭变迁的关注 。 ”任仲伦认为 。
短视频和电影都是技术变革的产物
【任仲伦:从著名地标转向日常街道,是短视频塑造城市文化形象的新颖表达】虽同为影像媒介 , 但几乎没有人会觉得短视频和电影能挂上钩 。 不过 , 任仲伦有不同角度的解读 。
任仲伦在2014年至2020年期间担任上海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 , 掌舵这家中国极具规模和实力的电影公司 , 出品过《2046》《上海大饭店》等众多影片 。 他表示:“电影和短视频都是影像的表达 , 其次二者都是依托于新技术而发展 , 又映衬技术变革的产物 。 ”
随着卢米埃尔兄弟在1895年向大众展示《火车进站》的画面 , 电影开始步入世人的生活 , 这段只有50秒的黑白画面打开了影像记录生活的大门 。 事实上 , 在电影早期阶段 , 都是一两分钟内的短片 。 “随着电影技术和市场的发展 , 尤其是观众的需求和审美的成熟 , 才有了当下电影的模样 。 ”任仲伦说 , “所以当时的电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 也是一种短视频 。 ”
电影源于工业革命的技术变革 , 而短视频则孕育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 2016年是短视频产业的井喷之年 , 抖音在这一年诞生 , 而更早扎根于该领域的快手也迎来快速增长 。 “短视频迎合了当代生活的节奏和需求 。 短时拍摄、即时传播、即时接收 , 这些特性都很符合当代人的生活特点 。 ”
CNNIC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 截至2021年6月 , 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为9.44亿 , 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88亿 。 数据显示 , 短视频应用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125分钟 , 53.5%的短视频用户每天都会看短视频 。 “我们看到当前短视频已经触达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无所不在 。 我也看到其中有很多展示城市变化的短视频 。 ”
“不要丢掉短视频的草根性和思索性”
任仲伦长居上海 , 这座全球闻名的国际大都市拥有众多地标 , 外滩、东方明珠、陆家嘴等等 。 他回忆道:“过去表现城市比较注重城市的门面 , 常用高大上、经典化的表达方式 , 用大明星、大导演团队 。 ”
近几年由于短视频的发展 , 城市传播的形式也有了崭新的变化 。 任仲伦谈及自己对武康大楼走红的观察 。 武康大楼始建于1924年 , 位于上海徐汇区淮海中路 , 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 。 “我们上影集团的演员、剧团在武康大楼背后 , 原来那条街没有很多人 , 但这几年通过短视频的传播 , 武康大楼已经成了上海的网红打卡点 。 ”
任仲伦也在思考 , 为什么一个僻静的街道会突然汇集流量与游客?“最根本的原因 , 我觉得是因为短视频不再只关注标志性的建筑 , 而是转向去城市的角角落落寻找有历史痕迹和烟火气的地方 。 我觉得这可能是短视频在塑造城市文化形象上的新颖表达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