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保险产品风光不再“首月1元”销售模式遇强监管

_原题是:银保监会开展互联网保险乱象专项整治银保监会开展互联网保险乱象专项整治,银保监会,互联网保险乱象专项整治
_原题是:网红保险产品风光不再“首月1元”销售模式遇强监管
● 本报采访人员 程竹 见习采访人员 石诗语
“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在售的保险产品将在年底停售 。 ”日前 , 某保险公司销售人员对中国证券报采访人员透露 , 这款产品的合同里未注明保费缴纳整体情况、未对保险责任等重要内容充分提示 , 根据银保监会相关规定 , 公司将停售此款产品 , 并在监管的要求下对产品端做出整改 。
近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 该《通知》要求已经开展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应于2021年12月31日前完成存量互联网人身险业务整改 , 不符合《通知》有关条件的主体和产品2022年1月1日起不得通过互联网渠道经营 。
重拳整顿“首月1元”销售模式
【网红保险产品风光不再“首月1元”销售模式遇强监管】停售的原因与部分保险机构违规经营、不当创新有关 。
中国证券报采访人员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互联网保险”等字眼 , 显示有1155条搜索结果 。 有投保者称 , 被“首月1元”的广告宣传所吸引 , 之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每月被自动扣费150元 。 还有以“每月1元”为营销卖点 , 诱导老人开通自动扣款功能 , 每月扣款百余元 。
中国证券报采访人员发现 , “首月X元”表面上可以让用户决策成本比较低 , 但实际上是通过大量依靠“首月X元”“免费赠险”等话术引流 , 诱导消费者 。
急功近利的营销模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 。 11月9日 , 银保监会通报 , 水滴经纪存在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的违法行为 。 例如 , 在销售安心财险的产品时 , 水滴经纪实际销售首期保费按“首月0元”“首月3元”收取 , 低于其余各分期保费 。 对年缴保费按月分期收取 , 实际销售时首期保费按“首月3元”收取 , 低于其余同等时间各分期保费 。 银保监会决定对水滴经纪及相关负责人罚款合计120万元 。
一位保险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 , 在互联网新规下发不久 , 银保监会开出罚单 , 可见其整治决心 。 这次新规影响最大的是储蓄型险种、部分高收益产品、增额终身寿险、年金险、投资连结险等 。 以后有资格在互联网上销售10年期以上增额终身寿险和年金险的保险公司 , 必须要符合特定的条件 。 重疾险、增额终身寿险及年金险 , 下架产品将回归线下业务销售 , 不再回归线上 。 重新上架的互联网销售产品名需备案带有“互联网”三个字 , 才能在线上销售 , 并且仅在线上销售 。
险企将重新洗牌
随着大批产品下架 , 未来险企将重新洗牌 , 产品结构也将迎来重大变化 。
《通知》对开展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做出资质上的要求 , 例如要求保险公司应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120% , 核心偿付能力不低于75%;连续四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连续四个季度责任准备金覆盖率高于100%;保险公司治理评估为C级(合格)及以上以及银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
据一位互联网保险公司负责人透露 , 保险机构根据《通知》整改后 , 64家保险公司中 , 有56家公司可销售互联网产品 , 占比87%左右 , 但可销售互联网10年期及以上普通型人寿产品和年金产品的公司只有20家 , 其中新华人寿尚处于待定状态 , 人保寿险、泰康人寿、平安人寿、中国人寿等头部公司依然在列 。 值得注意的是 , 百年人寿、渤海人寿、华夏人寿、君康人寿等8家保险机构不具备销售互联网产品的资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