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眼下 , 创新已经成为安徽最亮眼的名片 。 图为全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场馆——安徽创新馆 。 人民网张俊摄
作为一个由安徽省经信厅牵头 , 政企联合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 它的上线运行 , 有助于运用市场化手段满足中小企业需求 , 破解它们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不会转、不敢转的难题 。
从小的方面来讲 , 平台为企业创新“插上”了翅膀;从大的层面来看 , 它为安徽抢占智能制造高地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
从另一个角度观察 , 在皖召开的世界制造业大会、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世界声博会等科技盛会 , 也为安徽汇聚创新要素、扩大创新发展成果、夯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搭建起一个个连接省内外、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的坚实载体 ,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
今年4月 , 2021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在合肥举行 。 会上共计发布科创成果1043项、集中展示了面向世界前沿科技等四个方面的487件科创成果;60个科技“双招双引”和大院大所合作项目现场签约 , 签约金额282亿元 。
主体带动:龙头“赋能”产业“提级”
10月19日 , 2021合肥全国行业领军企业排行榜正式发布 , 共计11家当地企业在全国同行业综合评价中位居第一 。 梳理后不难发现 , 它们的成功 , 无一不是依赖科技创新 。
近年来 , 皖企在科技创新中主体地位日益凸显 , “主动创新、舍得投入”成为新风尚 。
安徽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 , 今年上半年 ,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所在的皖企投入研发经费161.2亿元 , 同比增长32.9%;拥有研发人员7.6万人 , 同比增长3.7%;企业研发人员人均R&D经费投入21.2万元 , 同比增长27.7%;新产品开发经费76.8亿元 , 同比增长32.6% 。
一组组数据背后 , 是一家家科创皖企问鼎行业巅峰的雄心 。
它们中 , 有位于合肥、研制出国内体积最小商用量子密钥分发终端的国盾量子;有身居芜湖、稳居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第一梯队的埃夫特智能装备;有地处蚌埠、在玻璃领域不断攻城拔寨的凯盛集团……
文章图片
凯盛集团研制的世界领先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 。 凯盛集团供图
崛起路上 , 它们不仅贡献着领跑国内 , 乃至全球的尖端技术或产品 , 也为安徽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十大新兴产业体系的加快形成积蓄动能 。
这一群体中 , 科大讯飞无疑是最耀眼的那颗星 , 一直以来 , 它是外界观察安徽科技创新成果的一个窗口 。
作为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行业的龙头企业 , 成立22年来 , 科大讯飞围绕“让机器能听会说 , 能理解会思考”目标 , 对源头技术发起不懈攻坚 , 树立起人工智能发展史上多个里程碑 。 目前 , 在智能语音、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视觉等核心技术领域 , 企业保持着国际前沿水平 。
一边在技术前沿一路狂奔 , 另一边在赋能产业化上稳扎稳打 。 在科大讯飞和同行们的共同努力下 , 安徽一跃成为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高地、产业重镇 。
【热词“科里科气”是如何诞生的?】管中窥豹 。
文章图片
图为我国首个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中国声谷” 。 2020年园区如期实现“双千”目标 。 中国声谷供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