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服装名称 古代服装有哪些( 二 )


黄裳:黄色表示尊贵 , 穿黄裳意味着臣居尊位 , 因而黄裳成了将做君主的太子的别称 。卢照邻《中和乐·歌储宫》:“黄裳元吉 , 邦家以宁 。”
黄冠:古代指箬帽之类 , 蜡祭时戴之 。《礼记·郊特牲》:“黄衣黄冠而祭 , 息田夫也 。野夫黄冠;黄冠 , 草服也 。”郑玄注:“言祭以息民 , 服像其时物之色 , 季秋而草木黄落 。”孔颖达疏:“黄冠是季秋之后草色之服 。”后即借指农夫野老之服 。东汉末年 , 张角创立太平道 , 信奉黄帝 , 宣称“苍天已死 , 黄天当立” , 发动农民起义 , 起义军皆头裹黄巾 , 首领张角等亦都穿黄衣 。这开了后来道士黄衣的先风 。隋唐时 , 黄色渐为皇家垄断 , 唐高宗总章年间“禁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杂饰”(《旧唐书·舆服志》) 。黄衣道服遂亦渐为白、黑、青取代 , 唯留顶上黄冠还维系着旧时崇尚 。《新唐书·方技传》载:“李淳风父播 , 仕隋高唐尉 , 弃官为道士 , 号‘黄冠子’” 。后世遂用以指道士 。黄冠 , 又称“月牙冠”或“堰月冠” 。形似月牙 , 下沿有相对二孔 , 穿过木簪 , 可以别在发髻上 。《三礼图》称:“道冠 , 其制小 , 仅可撮其髻 , 有一簪中贯之 。”黄冠是全真道士常用的道冠 , 全真道士受戒后方可戴之 。冠顶两端 , 各刻一道指甲掐痕 。传说全真龙门派长春真人邱处机 , 西行见过元朝成吉思汗后 , 元代皇帝赐给邱真人一块金子和一块玉 , 要邱祖戴在头上 。邱祖当即运用道家内功 , 调动体内二味真火 , 在手心把金子揉成月牙冠 , 又把玉掐捏成簪子 , 用指甲掐着戴在头上 , 惊得成吉思汗目瞪口呆 。后来全真弟子为了纪念邱祖 , 就在黄冠上留下这两道指甲印痕 。
缙绅:插笏于绅带间 , 旧时官宦的装束 , 亦借指士大夫 。《汉书·郊祀志上》:“其语不经见 , 縉绅者弗道 。”颜师古注:“李奇曰:‘縉 , 插也 , 插笏於绅 。’……字本作搢 , 插笏於大带与革带之间 。”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四:“故事:官批讼牒 , 必以硃笔点讼者姓名 。其人或係縉绅 , 则用圈焉 。”张溥《五人墓碑记》:“大阉之乱 ,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 四海之大 , 有几人欤?”
簪缨:簪和缨 , 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 , 杜甫《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空余老宾客 , 身上愧簪缨 。”旧时把它作为做官者之称 。如:簪缨世族(世代做高官之家) 。
青衫:“青衫”黑色的单衣 , 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 。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后人也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 。
珠履:缀有明珠的鞋子 。《史记·春申君列传》:“春申君客三千余人 , 其上客皆蹑珠履 。”因而珠履成了豪门宾客的代称 。李白《寄韦南陵冰》诗:“堂上三千珠履客 , 瓮中百斛金陵春 。
巾帼:本是古代妇头上的头巾或装饰物 , 借以代表女性 , 源于《三国志》 。当时诸葛亮多次向司马懿挑战 , 司马懿不予应战 , 诸葛亮便把妇女的头饰遗下 , 以此辱笑司马懿还不如一个女性 。自古以来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为“巾帼英雄” , 故代指女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