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肠道、肠癌干细胞之谜,青年博导和他的实验室( 二 )


“对于我们基础研究者来说 , 选择一个合适的平台对事业发展非常有利 。 这个’合适’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 , 像学术氛围、平台条件、地理位置等等 。 我最终入职郑州大学 , 就是因为郑州大学在各个方面都做得很好 , 也非常适合我 。 ”朱平平告诉采访人员 , 自己和郑州大学生科院很早就有合作 , 也一直关注着郑州大学 , 感受到了郑州大学这几年迅猛的发展态势作为河南人 , 自己的家人也在郑州 , 具有天然的亲切感 。
更打动朱平平的 , 是他在与院系领导和学校高层次人才办公室领导交流过程中 , 明确地感受到对人才的重视 。
“学校和学院对新入职的人才有很明确而且合理的长期培养规划 , 能够从团队建设、职称评审、经费支持、个人发展和个人待遇等多个层面给优秀人才很大的支持 , 支持的同时又给新人一定的自由度 , 所以当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郑州大学 。 ”朱平平说 , 其实感觉入职郑大是一种缘分 , 就像“回家”一样自然 , 也感谢郑大和生科院的支持 , 让我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融入了这里 。
建议对人才成果判定更强调成果质量
作为被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之一 , 朱平平有哪些感受和建议?在他看来 , 河南省和郑州大学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任用方面很有魄力 , 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
结合自己和身边人的情况 , 他认为可以在引人标准、成果判定和资金用途方面更进一步 。
在引进人才的标准上 , 朱平平认为可以给学院(二级单位)更多制定标准的权利:“例如 , 不同专业发文章出成果的速度不一样 , 如果全校同一个标准 , 对于一些出成果慢的研究方向是不合理的 , 我们要让这些领域的人才能够静下心来做研究 。 ”
在引进人才的成果判定上 , 他建议不要一味强调数量 , 对于质量高的成果 , 条件应适当放宽:“有些应聘者水平其实很高 , 有领域内的顶尖论文 , 但是仅仅因为论文数量不够就不予引进 , 会让我们错失很多高水平人才 , 非常可惜 。 ”
在资助的用途方面 , 朱平平建议给予科研人员更多灵活使用经费的权利 。 不同专业对经费的使用是不一样的 , 应给一线人员更大的使用自由度 。 “实际上 , 我也注意到 , 相关问题省里和学校也在不断优化调整 , 相信会越来越好 。 ”他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