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星辰昨夜风,今日突觉皆为梦是什么意思?

李商隐《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②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 。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④ 。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⑤ 。
【注解】:
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
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
3、送钩:也称藏钩 。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 。
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
4、分曹:分组 。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 。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
6、鼓:指更鼓 。
7、应官:犹上班 。
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 。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 。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
【韵译】: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昨夜星辰昨夜风,今日突觉皆为梦是什么意思?】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
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
① 诗当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诗人时在京城任秘书省校书郎 。这是一个“方阶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诗人在政
治上仍然是沉沦下僚 。原题共两首,另一首是七绝,其中有“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之句,可知诗人怀想
的当是席间的一位贵家女子 。
清代查为仁以为是指“王茂元家妓”(《莲坡诗话》),赵臣瑗以为是指“其闺人”(《山满楼
笺释唐人七言律》),可供参考 。
② 画楼、桂堂,指贵家华丽的楼宇居室 。
③ 灵犀,有灵性的犀牛角 。
相传犀角上有一道白纹,由角端直通大脑,感应异常灵敏,此喻相爱双方心灵的感应与暗通 。
④ 送钩,古代宴席间的游戏,又称藏钩,以猜中此钩藏于何人手中为胜 。分曹,分组 。射覆,亦宴席间的游戏,将物品放
在巾盂等的下面让人猜,猜不中者罚酒 。
⑤ 听鼓,唐时五更二点则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响天明,即须上班应差 。兰台,汉代藏图书秘籍的宫观,
唐高宗时曾改秘书省为兰台 。转蓬,蓬草无根,随风飘转,喻身不由己的处境 。
这是一首恋情诗 。
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
首联由今宵之景触发对昨夜席间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 。在这个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的春夜里,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与昨晚在贵家后堂宴饮时的景况相同,而席间与意中人相遇的那一幕却只能成为难以重现的回忆了 。
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入温馨浪漫的回忆中 。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 。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 。
“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 。两句比喻新奇贴切,剖划深刻细致,展示了诗人抒写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才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